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为什么青年人想要创业,除了追求财务自由还有哪些理由?

为什么,在世界500强公司工作的很多人,越是有着极好的报酬与福利,就越是非常“着迷”或是“痴迷”于——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想法或创意,而甘愿冒险,接受风险,勇于尝试辞职创业呢?

对此,本文将会分析解读,那些驱使人们放弃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转而进行艰苦创业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动机与理由。或许“迫切创业”的目的,并不像人们表面上给出的答案——那样简单与直白。

主题目录如下:

财务自由

直白的来说,就是赚钱与财富,这是令人们对创业趋之若鹜,积极开创个人事业的第一要素。因为很简单,如果没有财务自由的可能性,那么再强大的想法、高昂的兴趣、魔幻的创意,也很难令人们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与情境,转而去从事更艰苦的挑战,与承担更大的失败风险。

那么,对于创业的风险与回报,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Dustin Moskovitz有过很好的总结,以下在其观点之上,进行了理解性阐述。

此时风险最高,是因为显然在创业之初,你没有任何经验——比如在收入、成本和客户方面的试错信息——以让你做出有效明智的决策,从而引领公司走向那个可能成功的未来。而另一个方面,如果公司获得成功——比如被高价收购或是准备上市,那么之后的高回报,是因为作为创始人你拥有大量的股权。

在这个阶段,你的收益全在于这些非现金的股权,而你有权变现这些股权。

股权——是股东在初创公司中的投资份额,即股权比例,股权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股东对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也是股东分红比例的依据。

此时你拥有了一些信息——比如产品早期的吸引力与市场响应——以让你做出更有效更明智的决策。这降低了你的风险,但同时也降低了你的回报——因为与创始人相比,你只可能拥有相对较少的股权。

在这个阶段,你的收益将由少量的薪水与一些股权组成。当然,不要小瞧了这些股权,它们的价值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就增长10000倍以上。例如:Facebook的第100位工程师在财务回报上要比绝大部分创业者好得多。

由此可见,加入早期创业公司,似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因为在风险与回报之间,仿佛取得了一个优雅的(不极端让人可接受的)平衡。但事实上(通常),尽管公司取得了成功(可出售或上市),你也未必就能够变现你的股权,因为创始人可能会决定延迟退出(暂不出售或上市,如早期的Facebook)——显然,这增加了你的风险。

而另外,有些公司会保留在你离开公司时,以每股1美分的价格回购你股权的权利,即使股票已经行权——如果这样,你就会处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之中。

此时,你的风险降到了一个超低点,因为你不身处在一个(高风险)创业公司,并且你现在的公司——拥有成熟的产品市场,极大扩张的经营规模,以及年复一年稳定有保障的健康利润。

在这个阶段,你的收益将由高薪和大量流动资产(如股票、期权、奖金)组成。

期权——是一种权利,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这个权利可能会在公司上市后行使,也可能会在上市前行使。简单来说,股权代表股东,而期权更多的是带着激励的使命。

可见这时,除了被裁员,你还能有什么风险?——而这与创业失败的风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当然,你公司的市值绝对不可能在未来8年内,增长到目前的1000倍——这限制了你流动资产的潜在增长,但增长3到4倍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里的分布代表着——你的平均预期回报,将会随着风险的下降而逐渐提高,但同时分布区间就会变窄,从而缺少某种极端的突破性。这意味着平均而言,在大型公司就职就会赚更多的钱,而进行创业,则有可能获得巨额的财务回报,即财务自由——但也有可能一无所有。

而我们还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就是:当你的财富与固定资产绑定时,例如创业公司的股权(这代表着你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的投入),那么你就失去了将这些财富,用于其它投资的机会——这是一个有关机会成本的决策问题。

机会成本——是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那些放弃掉的选项,所代表的(原本可获得的)潜在损失。

例如:经过10年的创业,一无所获的概率还是很大,但如果把这10年,用在了加入几个“有潜力”的初创公司——成为它们第100位以内的员工,而它们每个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Google或Facebook——这就是一系列获得财务自由的概率叠加,并且每次选择的经验,都会让你的下次选择成功率更高。

不过有趣的是,通常每个人都会认为(幻想着)自己是那——百万分之一以的概率,可以成功创业,获得巨额的财务回报,从而财务自由——这显然,是远远优于加入任何公司的。

而在实际中,大型公司的运作机制,早已经考虑到了人们(雇员),会普遍拥有这种虚幻的确定感,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激励体系。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是那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你将会获得持续的晋升机会和不断增加的总收入,而最终那些顶尖的人才——成功证明了自己,就会获得超过100万美金的年薪——以弥补留任公司而不去创业,所损失的机会成本。

事实上,如果你进行数学计算,就会发现——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才,其创业与打工,在获得中等程度的“成功”概率上,两种选择几乎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创业与打工的巨大区别,仅会出现在极端(即极好或极快)的情况下。

掌控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只是不喜欢,自己的努力是在促成别人变得更加富有。那么,在大型公司工作,你努力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实就是让其创始人更加的富有,而自己只能从自己的创造价值中,分得一小杯羹。

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创业也是如此——你的工作是在促成你的一些投资人更加富有,只要你的股权比例不是100%,你就无法完全获得你自己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因为你的收益,必须要分配给股权结构中的其他人——显然,他们帮你承担了部分风险,就必须获得相应的回报,这就像是在偿还借贷一样。

而与价值相关,令人们想要创业的一个观点就是,你可以通过极度苛刻的自我驱动,以超越自我想象的艰苦努力,把5年的工作量压缩到6个月去完成。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你做对了事情,显然你就可以利用6个月的努力工作,来取得5年“早九晚六”的工作收益,即用0.5年获得了10倍的收益。

但如果被雇佣(打工),你就很难有这个选项——如果你毅然决定6个月完成5年的工作量,就会有两个可能的结果:

不过,凡是总有极端概率出现的例外,在一些大型创新公司(如Google和Facebook),由于远远超越他人的工作表现,而获得不成比例的财务奖励,并非闻所未闻。无论是通过,快速的职位晋升,还是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变现股票支付,选择你的工作步调与相对称的财务回报,在某些公司还是有可能的。

冒险与兴奋感

人们常常会因为找到(或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想法或创意,觉得可以就此开始创业,而感到兴奋不已,这就像曾经在车库里,乔布斯说服沃兹一起创立Apple的理由:“在我们的一生中,至少有这么一次,我们会拥有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司。”

显而易见的是,冒险活动通常会令人感到兴奋,比如——极限运动与赌牌。而正是这如出一辙的兴奋体验,激发了创业根植于人类本能之中的驱动力与吸引力。

但创业的冒险与乐趣,并不同于身处赌场或是危险之中。因为创业——在未知情景下的自由探索,去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去验证你的颅内模拟是否可以正确运行于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无可替代的兴奋体验。

就像在Google或Facebook,一些产品研发,完全是为了追赶竞争对手或是合作伙伴已有的产品;但另一些产品的研发,却是为了验证突破性的想法,或由创新技术强力推动的——此时没人知道这些实验性的产品能否研制成功,但一旦成功,其潜在的影响力将会是巨大的、难以置信的、以及无法预测的——于是,这带来了极大的冒险与兴奋感。

自由和旅行

不少人,会把“自由”作为自己创业的一个理由和动机。

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想工作的时候工作,想旅行的时候旅行,想休息的时候休息——随心所欲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从而最大化的体验到“自由意志”——其实是满足本能,所带来的快感。

通常这种形式的创业,造就了“自由职业”的模式和风格,但如果你的目标或说是野心,是创造一个价值1亿、10亿、或100亿美金的商业活动和模型,那么你就必须和这种形式的创业——彻底划清界限。

事实上,如果你真心追求自由和旅行,那么在很多大型公司,都是可以满足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非常灵活,且有机会和选项,可以选择在家远程办公。而选择在不同地点的分公司工作,并时常调换(相当于周游各地),是被鼓励且受到政策优待的。至于参加公司的长途商务旅行,你不仅可以体验到豪华商务舱,还总能入住很棒的高级酒店。

主导权

从某种角度来看,人们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最在意和最渴望拥有的就是——主导权。

所谓主导权——就是说,你对项目的成功与否,将负有完全的个人责任,以及承担被问责的义务和必要。

因此,你就是——推动项目前进、指明方向、调整路径、注入想法、积极主导、招募伙伴、以及深入了解项目方方面面的——那一个人。并且,你还会不断主动寻找团队的盲点,以确保没有任何事情被遗忘或错漏,而当问题出现时,你总会第一时间“闪烁”到现场,立刻冲锋陷阵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主导权可以被看成是填补了团队的“真空”,即运转过程中的功能缺失。

实际中,如果想要获得产品的主导权,底线就需要对产品——有足量的关切和情感投入。接着,当产品不断迭代成长,并取得某些成功的时候,你所有的投入就会带给你相对应的自豪与快乐——而这就是人们在工作中,所寻找到的满足、充实与意义。

那么再看创业,你不得不拥有主导权,因为没有人会来填补你创业过程中的“真空”——除了你自己。而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在被雇佣(打工)的工作中,没有获得主导权的人(进入管理层),会感到创业比在大型公司任职,要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自主权

如同主导权,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也会极度渴望拥有——自主权。而自主权,通常能够使你专注于一个产品,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深度思考,从而获得对产品的主导权。

事实上,在创业过程中,你必然就拥有极大程度的自主权——去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没人会干涉你或指挥你——一切的一切,都只取决你自己的直觉、状态和决策,以及你所认为的最佳工作模式。

另外,在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公认的诟病——就是决策需要层层审批,以及政治因素对审批的干扰和影响。但这些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这些机制的存在,是为了尽力避免创造可能会失败的产品,以带来资源的浪费。只不过这个机制本身也会耗费一定的资源——甚至有时耗费的资源,还会超过创造产品本身的资源消耗。

而在创业公司,创始人也需要说服投资人和利益相关者,认同自己制定的发展方向,并接受自己的决策——这就像在大型公司,工程师和产品经理需要说服自己领导一样。

从0到1

另一个创业的原因,就在于从0到1,比从1到N,更加让人感到有成就感。也就是说,你帮助一个小公司成长了100倍、1000倍,要比你帮助一个大公司成长了2倍,会感到更加强烈的——意义与激动人心。

显然,从无到有创造一些新东西,是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会让人感到惊奇与不可思议。同时,这也是在大型公司里重复发生的事情——想法、产品、团队经常会从0到1的组建,只不过你在身在其中,可能无法拥有主导权与自主权而已。

而一个公司无论规模有多大,其保持生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像创业公司那样——人们可以保持初心、目标一致、充满团结、努力奋进,同时彼此之间又有很强的工作情谊与共同抱负。

并且,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一步步来,看清取舍,保持简单,妥协现实,整体规划和深入细节总交织着与人不期而遇。不仅仅只有宏观控制,还有精准的拨动连接宏观与微观的那根弦,奏出的旋律,不仅只有努力,还有艺术、天赋、运气的互相融合。 ​​​​未来一直在变,初心不变,答案的路径就在现在。

激发多领域才能

人们愿意创业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创业是唯一一个,可以充分促使他们能够在各种领域,广泛扩展其才能和技能的途径。

因为作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你必须可以在工程、产品、设计、管理、销售、市场、筹资、人事和公开演讲,等等的角色之间,随时进行必要地切换。

而创业给予的驱动力与塑造力,就在于人们必须在不同领域的挑战下,都快速茁壮成长——以让他们初创的公司,能够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创业困境中,不惜一切代价地生存下去。

激情

有些人创业的最佳理由几个不错的创业点子,就是他们充满激情地热衷于——解决自己亦或是他们认识的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同时,激情还会让你感受到,你所面临的问题是如此的真实,又非常值得和需要(以及必须)被解决。接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情将会继续帮助你,克服艰难时刻的问题,渡过创业时期的难关——当你想要放弃时,是激情让你不忘初心,保持前进,并让你时刻感受到最初的目的、使命与意义——从而让你一直充满动力,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而在实际中,有时候有些人,其追求创业仅仅是——因为“创业”看上去或听起来是一个好主意。于是,这些人就会把创业的念头,匆匆简略地记录在了他们的“想法列表”中。

但就像Michael Seibel(Y Combinator的合伙人)所倡导的,一个“问题列表”是要远远好于一个“想法列表”的。而通常情况下,你只会对真正影响你或你认识人的问题,产生想要去解决的激情,于是这种激情——就成为了你构建“问题列表”的最初信号。

事实上,如果你真正的“天性”(来自于基因),就是对于解决与己相关的问题充满激情,那么大型公司或许就不适合你——因为在那里,让你充满激情的问题,或许不需要解决,或轮不到你来解决,而你没有激情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工作任务——此时,创业就是释放你激情的不二之选。

表达自我

很大一部分创业者,渴望开创自己的事业,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

但在大型公司就职,你的工作就必须要——遵从公司的使命、文化、价值观和优先级。如果这些事项与你内心的自我意愿相一致时,你就会感到充实满足,那么你的工作自然就是在——表达自我。

实际上,软件工程师大多时候,都会感觉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而程序员可以从编程与构建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与愉悦。

或许,凭空创造“某物”再将其“释放”到世界上,与真实世界的人们产生互动——产生信息的交换、融合与变异,这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即大脑皮层)的某种——能够产生化学奖励的高阶抽象追求。

而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合伙人Michael Seibel,曾写道: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只有在没有可预测的路径下,进行探索性的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能与天赋。然而这样的工作,成功率必然都会很低,并且需要个人承担工作失败的全部责任——这是与在大型公司里的大多数工作性质,都截然相反的。

最大化影响力

很多人,希望通过建立公司来最大化他们的影响力,但其实这并不是创业的重要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