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上,怎么做好生意?
夜间经济逐渐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夜间经济作为新的消费风口,因为市场定位和细分区间的不同,区别于传统消费。商家和企业可以循序渐进,找准市场定位,划定目标人群,这样,才能抓住夜间经济的风口。
—————— BEGIN ——————
话说,东京新宿街头有一条深深的后巷,里面有一家小食堂,营业时间是深夜0时到早上7时,被广大熟客称作“深夜食堂”。
小食堂的菜单上只有豚汁套餐、啤酒、日本酒、烧酒,每位客人限点三杯酒。但老板表示,除了这些,只要你敢点,他就能做。
做什么呢?
茶泡饭、八爪鱼红香肠、猫饭……
里面有一句名言:
没什么是一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那就两顿。
后来,“深夜食堂”被搬进中国。
北京近期提出,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可获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可获支持50万元。与此同时,包括上海、天津、成都、济南等全国至少13个省市,都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的措施。
——下班了你不出来玩,政府也替你着急。
那些深夜不愿睡去的人,都有一颗不甘的心。他们的流连忘返,他们的消费诉求、品味表达,创造了一个新的财富风口。
如果晚6点以后是一个新消费风口,那么,该如何进行布局?
一、冲动消费复活了
夜间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逆电商化”的情绪消费。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很多像口香糖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冲动消费,大部分口香糖货架是放在超市收银台旁边的,人们结账时顺手就买了。
再比如:旅游景区的烤串摊点一定是摆在路边,游人路过时,即兴就消费了,不会有太多思考过程。
电商消费不是这样,用户会不断比价,然后看用户评论,口碑要比品牌更值得信赖,反复比较以后才决定下单。
这样的电商消费,几乎消灭了冲动消费的可能;然而,对线下商家而言,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可是,夜间经济的全面崛起,冲动的、情绪的群体消费被复活了。
或许是释放压力,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是996,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压力越来越大,晚间有充分的解压和放松的需求——下了班跟朋友一起聚餐,到酒吧喝个小酒,唱个KTV,这已经是年轻人的新常态。
更多的是为缓解孤独新零成本创业点子,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中;很多时间,你还是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花钱……听起来特别丧。
可是,没有人可以活得像一座孤岛,任何人的幸福感,最终要回归到一个好的关系当中。
夜间经济,烟火气是最大优势。
夜市,是人们扎堆、冲动花钱的地方。
花钱为何还要扎堆?
因为你知道那里有很多跟你一样的人,自己并不孤独。
人们花钱最多的,往往不是满足物质需要;而是驱散孤独,是那种被读懂的感觉。
夜间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绪消费,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气和夜光,更需要懂你的人。
喜欢这座城市,因为你想要的一切,都能被它读懂。
二、什么最考验眼光?
夜间经济不一定要在大都市里才可以做大,最关键是你的眼光和同位感。
这里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网红茶品牌叫做古茗,10年前在浙江台州的一个镇上开了第一家店,现今开到了几千家店。
小镇上开连锁茶店,里面有什么诀窍呢?
其实,这不需要什么硅谷大佬、创业导师过来教你,你只要是个有心人,会发现:小镇上开店,装修未必要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灯一定要亮,最好成为当地的路灯。
因为镇上的灯光通常是很暗的,你的店特别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更好、更干净;这种小洞察、小聪明,日积月累以后,构成了你的独特品牌气质。
衡量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有一个现成的指标就是便利店,很多便利店号称24小时全年营业。
前些年,便利店曾经是一个热门创业领域,诸如便利蜂、邻家等都迅速扩张,其中邻家便利店号称最像7-11;不久新零成本创业点子,因为投资方资金链断裂,在北京已经有168家店的邻家便利店大面积关店,几乎是“猝死”。
便利店普遍在北京难以存活,北京市政府希望到2020年把北京便利店增加到3000家;相比之下,上海现在已超过5000家,广东仅仅一个美宜佳就有过万家门店。
如果将7-11作为参照系,目前,7-11在台湾有5500多家店,香港接近1000家店,北京只有250家左右——要知道,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几乎等于整个台湾,人口密度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了。
北京的便利店规模不及东京、香港、上海,甚至很长时间,北京被视作“便利店死地”。
为什么呢?
有人将北京市场称作“三个半生意”:
夜间经济的一大动力引擎,是街道文化;即二楼、三楼等高楼层是办公或者居住,一楼是店铺,市民整个生活都可以在街道或者街区完成。
但北京是“大院文化”,居民活动范围大概在800户到1000户之内,所以,每800户应该形成一个自然商圈;这种商业版图是稀稀落落的,难以将烟火气聚拢,因此,北京只有王府井等少数几个夜市,难以全面铺开。
另外,夜间经济还要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
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作为欧洲第一流的不夜城,都是有相关市政支持的。
伦敦非常有名的“伦敦巴士”,至少有52条是夜间线路。随着伦敦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光靠伦敦巴士来满足夜间经济的需求,肯定是不够的。
2016年,伦敦市政府推出了地铁在周五和周六晚上的通宵服务。至今,伦敦的11条地铁线路中,已经有5条实现了周末通宵运营。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专门任命了一位“夜间市长”充当政府、商家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润滑剂。
阿姆斯特丹是有宵禁的,即夜总会必须在凌晨四五点左右的时候清场。但一拨人刚蹦完迪,异常兴奋,突然被夜总会驱离,打车的打车,聊天的聊天,肯定会扰民的。
于是,“夜间市长”选择了远离市区的10个夜总会,给这些夜总会颁发了24小时的营业执照;不同时段、不同层次的夜生活场景,被分流、疏散,城市管理兼顾了热闹与和谐。
国际上有一个“灯光指数”,即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一座城市的繁荣品相,夜晚比白天更有看头。
三、新消费就是赢得概率权
最近几年,新零售、新消费、新制造被视作当今时代最大的商业变量。
品牌公司的最大成本,永远是一条裤子要摊三条裤子的成本,另外两条是库存。因为卖不动,库存和账期拖死人。
要解决传统营销的紧迫问题,破局点可能就在于新消费,而新消费是一场夜袭。
传统的零售和消费是怎么回事?
市场细分、定位。
过去,根据消费群体的收入、地域、年龄、社会阶层、品味层次的具体不同,进行精准细分、定位,推出针对性的产品组合、品类品牌,大概率可以有效锁定不同的用户群体。
你看《世界500强榜单》中的国际快消品集团,旗下长期维系着上百个子品牌,如此庞大的品牌矩阵,就是针对不同细分消费人群,展开锁定与覆盖。
时至今日,对于新消费人群来说,国际快消巨子的品牌矩阵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年轻一代更喜欢小众的网红品牌。近年来,那些国际大牌旗下的很多子品牌因为难以覆盖足够消费群体,被迫砍掉。
那么,新零售、新消费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在于赢得概率权。
用户在哪里?他们会喜欢什么?他们何时来消费?
以前你我都是靠猜,只是概率不同而已。品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增加了“猜中的概率”,这个品牌被消费者选中的概率再高,也是不稳定的。
新消费时代则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品牌可以赢得这个概率权。
1. 赢得概率权的第一步:画圈
看看以下几个基本事实,大数据可以帮你的生意甚至一个城市(国家)画圈:
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
北京王府井每天有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集中在夜晚,重庆有2/3的餐饮营业额实现于夜间,而广州的夜间经济更是贡献了全市服务业营业额的55%。
那些繁华地带的城市名片都是在攘攘夜市,比如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香港的兰桂坊,澳门的威尼斯人……
夜间消费市场的财富效应十分惊人。
根据经济研究咨询机构TBR的研究,伦敦夜市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仅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美国居民已有1/3的时间、1/3的收入和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超过六成的休闲活动都在夜间完成。
看见没有,未来消费市场将是一场商业夜袭。
2. 赢得概率权的第二步:锁定
类似王府井、三里屯、兰桂坊这样的夜市商圈,全国也没有几个,越是深夜越是零零落落的消费需求。
饿了么今年1月到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9点期间,全国酒吧的非餐饮订单高达24%。
这就是说夜间消费不仅仅是吃吃喝喝,夜生活中总有一些平时不易被察觉的刚需。比如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