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是消费降级还是商业套路的穷尽?劣币出逐良币结果劣币也被淘汰

看到家乐福被苏宁收购,有些人关注的是外资的没落。看到拼夕夕的兴起,讨论的是消费的降级。这一切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是整个商业体现的动荡,我们该如何找回真正的商业?

什么是商业?它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简单的就是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上的所有过程,都称之为商业。我们所熟悉的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电子商务,都是这中间的某个环节。商业环境的优良,体现在消费者身上的就是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消费者并不怎么了解商业,只能通过简单的需求,品牌,价格来区别商业的好坏。商业是商品流通中最重要的,虽然某些人成天叫嚣着要消灭“中间商”,殊不知它自己却是这商业中间商的一环,贼喊捉贼一个道理。商业利润的来源就是商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的利润差,因为生产控制着成本,而市场竞争又控制着合理的售价,导致商业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如是乎,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商业就创造出了各式各样非常奇特的商业手法,也就是我们常碰到的商业套路。回想一下每年的双十一,各种算法,补贴,领劵,红包,是不是就明白了?

今天的家乐福易主,还是拼夕夕的崛起,无论是河马和物种的关店,都是商业手法的一种穷尽表现。商品流通方式有很多种,没有最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只有不同的商品对应的方式。如:生产商—消费者(商品流通受到地域限制),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地域限制有一定扩大),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受地域限制较少)。当然还有跟多的什么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等等,有的商业中间会产生很多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会产生成本,如经营成本热门的低成本创业点子,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等。良好的商业环境并不在意这期间所产生的环节,而更多的是每个环节都能各自分工高效的运作,并获取自己应得的利润。

良好的商业环境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竞争目标,而其竞争对象都是纵向的,如生产商与生产商竞争,开发更好的商品。品牌商与品牌商竞争创造更好的品牌价值,零售商与零售商竞争提供更好的商业服务。无序的商业环境打乱了这一切,竞争变得也非常无序化,首先是从零售端得来,零售商与零售商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更多的是与品牌商和生产商之间在博弈,为求从中挖取更多的利润,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商品价格偏高,商品品质低劣。简单来说,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如何在有限的利润里进行,需要的规模化,高效化,简单化。98年我第一次接触到现代零售业里的老大也就是沃尔玛热门的低成本创业点子,当时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深圳洪湖店。给我第一印象是太新奇了,非常高效,生意火爆。沃尔玛的成功体现的正是规模化,全美第一多门店,商品很多都是工厂大宗采购。高效化,所有的商品流转都要严格要求,经常看到货架有空缺,因为当时的沃尔玛对于商品陈列有严格规范,空缺不能用其他商品填充,如果空缺商品到货了,拆下填充商品是一种重复,而且不能产生效益的行为。简单化就更不用说了,沃尔玛选中的商品,生产商只管生产出来送到沃尔玛就可以了,你就可以收到钱,就可以进行下面的生产。但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中国的沃尔玛已经彻底中国化了,也收进场费用,付款期限也变得越来越中国。也有DM费,也有促销人员管理费等等。

我们看看无序商业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首先进场费用,合同费用,条码费用,销售扣点等等,这些可预期的费用大约占销售额的5%-20%,怎么办?当然是加到价格里面去啊,原来工厂计划零售价在10元的商品,供货价大约7-8元的商品,考虑到这些费用因素以后,零售价直接变成了16.8甚至以上。不是才涨20%,怎么会变那么高?首先零售商需要30%的正常价格差,也就是利润,这部分不会少,其次要加上费用的20%,也就变成了50%。另外,现在的商业逻辑最让人头痛的并不是成本计算,而是预期利润。它不是8块的加50%的利润也就是4块钱,卖12块就够了。它是如果你要卖出去16块钱,我的利润要占有50%,也就是8块。因此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价格还是没有变,但无序的零售导致了价格的畸高。另外还要说明的事,合同费,条码费,进场费等这些费用并不是零售赚取的,而是你签订合同就会被收取,即使你开通合同后没卖一分钱,你要想继续就等给这些费用,否则你无法收到销售货款。其二本来商业行为都是现款现货,如何双方互相达到一定程度,并且为了便于商业行为,将一周或者是一月双方往来的资金进行结算这是正常商业逻辑和规则。但无序的商业则变成了,如果你要跟某个大型零售商合作,它们的条件就是月结,或者是更长时间。而且这里的月结并不是你一号送的货,下月一号可以结算,而是按他们的要求,提供单据核对,完了要审批,走流程,最后收到货款的时间很少有低于两个月的。当然有人说这是丛林法则,你不合作,大把人等着合作。这是没错,合作者都看透了这些逻辑,相应的把成本加入到商品中就是了,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消费者。

接下来就是商品越来越贵,越来越物不所值,如是乎有能力的加入到了海淘,跨境电商。手里钱不多的就淘淘宝。再困难或者是在乎价格的就去拼夕夕了。原来没有电子商务,你不得不去超市,而今你不去了,这不线下生意就越来越难作了。因为合同等费用的越来越高,零售商又不接受涨价,而市场也不允许涨价,那怎么办,只能从商品端着手。看看60%空气包的薯片,看看腰身细小的饮料。再看看越来越多的不知名的或者是知名“康帅博”“王士吉”等等。

有些人会把消费降级简单的认为因为房产占比过大造成,这有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整个商业环境的恶化。没有电商时,大家选择的消费场所有限,而今多样的消费方式,让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无序的商业并没有淘汰优良的商业环境,只是无序变得越来越无法持续。我们在来看看电子商务,美其名曰没有中间商,什么C&C,那平台是什么,平台靠什么生存。经过几年的净化,现在看看,电商价格也在走高,因为成本没变,只是投资者开始要收益了,如是乎电商也买不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