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骈文是什么意思(赋和骈文的区别)

我们许多人非常熟悉散文和它的结构,但对骈文的了解的却不多,一方面是因为接触的少,另一方面这种体裁现在也没有人使用。

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过骈文,骈文也叫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为什么叫骈文?因为骈文与散文相对称。还因为骈文的字句都成对偶才被称为骈文。骈pián,它的本义就是“两马并驾”,并列的,对偶的。所以引申义是“成双成对”,聚集等。通“胼”,《说文》中有记载:骈,驾二马也。

骈文于汉代起源,鼎盛于南北朝。由于骈文经常是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因此,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它的特点是整篇都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特别讲究工整的对仗和声律的铿锵。

关于骈文的来源,已很难说明白了,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我们知道了一些骈文的发展历程。骈文是一种文体,产生于汉未,到魏晋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种在当时很时髦的文体了。

但这种新文体形式在当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叫法,就是说它还没有个正式名字,毕竟这是一种新文体,

在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内有一篇《丽辞》,就是讲述文章的对偶问题,不过他只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解释骈体文的,同时,也称骈文体为“丽辞”,就是辞藻华丽。骈体文在辞藻的运用上,我们从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可知骈体文辞藻的艳丽和大量用典。

骈体文除了用名“丽辞”外。我们知道骈体文也被称为“四六文”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这也是当时古人对它的又一种叫法。到了宋代,四六文成了固定格式,大文人们写的关于骈文专著都是以“四六”为名,这在当时是风靡一时,竟成了骈体文的时髦称呼。

但遗憾的是,最终骈体文也沒能与时俱进,而是逐渐走向了衰落。

骈体文的衰落和唐朝文人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存在有很大关系,因为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这场古文运动,目的就是抵制骈体文。

反对的原因也是因为骈体文过分追求文章的形式、对仗、和华丽辞藻的堆砌,使文章失去了最核心的“魂”,给人一种“中看不中用”感觉。所以这场古文运动也阻碍了“骈体文”的向前发展。

到了宋代,更是有了第二次抵制,在当时许多文学大家如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