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的故事概括)

传说孔子晚年研究起了《周易》,而且非常痴迷,因为翻阅《周易》次数太多,以至于“韦编”断了三次。因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韦编三绝”。

什么是“韦编”呢?

大概从周代起,人们开始用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这种载体使阅读方便了很多,而且竹片的形状可以削得比较规则,连在一起之后还可以卷起来,看上去也像个书的样子了。因此中国最早称得上图书的便是这种竹简图书。

竹简图书是将竹子劈成一片一片之后连在一起制成的。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起来,变成“册”。“册”是个象形字,表示竹片串起来的样子,同时也称作“编”或“篇”,其中用丝绳将“简”编起来的叫“丝编”用皮绳编的叫“韦编”。编好的图书再卷起来变成为一卷,文章长了则可以多分几卷,至今卷篇册这些说法还是形容图书的量词,而现在许多与书有关的字都有竹字头,比如书籍的籍,户口簿的簿等

这种竹简图书的容量非常小。一般而言,片简上都只能竖写一行字,一卷竹简正反两面写,也就几百字。

据说秦始皇完成全国统一大业后,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简文书。西汉时的文学家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