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势在必行,若仅依靠顶格罚款真的可行么

近日最高法和市场监管总局接连发声,要加强加快反垄断的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监管总局就表示,将积极推动《反垄断法》修订工作。从目前来看,反垄断的惩罚往往是以顶格罚款居多。

图片来自今日头条

市场监管总局还举例说,2020年曾经对三家未依法申报股权收购的企业,进行了50万的行政罚款。这三起收购案分别是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权、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中邮智递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对于这种不开门则已互联网鼓动创业最新资讯,一开门就50万的处罚,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网友表示,50万罚款对于体量千亿美元的企业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都不如,只能算是罚酒三杯。当然专家则说,罚款具有警示意义,反垄断并不是要不让企业发展。

有没有想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使再大的罚款,作为垄断资本都可以从用户的身上赚取回来。最典型的就是,增加房产税,房东就提高租客的租金。某个网站年底面临大量的亏损,他会“不得已”提高会员的会费。大家还记得几年以前,三星手机因为电池门销量下滑,但是凭借内存超高的价格,三星不但弥补了手机的损失,还赚了不少。欧盟有一个著名的“反垄断女皇”,在她的带领下,欧盟近几年对谷歌的罚款高达97亿美元。2018年,她对谷歌开出了欧盟有史以来最高的反垄断罚款43.4亿欧元,但是2017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100亿美元。在我们看来的天价罚款,谷歌只要16天就可以赚回来了。

罚款真的可以让资本对利润追逐的热情冷静下来吗?互联网资本在自身平台的优势下,把自己的意志伸向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势力盘根错节。也许一个创新小企业得罪了他的左手小拇指,却可能遭到他右手的一拳暴打。小企业若不顺着大平台的意愿,大平台总有办法让他“社死”。对于依靠平台流量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即使赢了官司,也可能带来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业绩大不如前的情况。原因嘛,说不清道不明,最后也只能归结为自己对平台的优化不够,产品竞争力不足。

打破垄断的方法,当然还有竞争。但是资本家为了丰厚的利润,结成行业联盟也是很有可能的。光天化日之下,正面硬抗反垄断法当然是不行的,但若是工厂发生事故,停个电,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