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经过17年和18年的洗牌之后,手机行业只剩下那么几家了:三星、苹果、华为三分高端市场,小米、OPPO、vivo、荣耀四家占据中低端市场,就这么5家企业总共占了全球手机销量的85%。剩下的还有诺基亚、魅族、一加、传音这些品牌,手机行业确实越来越无聊了。
至于品控这种关键性的环节,厂商怎么可能轻易就曝光出来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万能的某宝和某东,看看各家厂商机器下面的评论是怎样的,占比有多少就知道了。这里我就只拿某宝来举例子:在某宝搜索关键词“手机 零件”-出现商品后按照“销量”排序。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销量前五名,其中有三名是小米的外壳后盖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平均月销量在5000+,有一个是华为荣耀的外壳后盖,还有一个是卖iPhone模型机的。接着往下翻,出现了三星的后盖、苹果的喇叭和排线、OV机器的后盖这些东西。
虽然这个搜索并不能证明太大问题,但是从侧面来讲也反映了一件事情就是:相对性价比高的机器,品质上来讲要比高端机器差一些。毕竟高端机器手机高,利润空间足,完全可以按照更高的品控要求来做,反正坏掉的机器成本也是消费者来买单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情。
更何况苹果这种一次几百万台下订单的主,代工厂敢不好好伺候着么?比如说苹果的手机就占了富士康45%的产能,目前的芯片占了台积电80%的产能。所以也只有苹果这种巨头,才可能对代工厂提出较为严格的品控要求。小厂商严品控就是作死的行为,典型例子就是锤子科技的T1,后果是三个月发不出货,后续富士康拒绝合作。
那么我们到底是怎么理解“品控”这个词的?
我们现在不能一味地说“品控”就单单等于是一个产品的质量,其实还需要从多方面去看一款产品。“品控”最终落实到的,应该是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体验而来。
用料难道就不是品控吗?手机外壳对于材料的使用也是经过了多年的迭代,最初使用塑料是最贴心的,结实防摔,维修成本也低,但是塑料没有质感;后来换成了金属,成本上去了,摔一下就是一个凹槽,维修贵,华而不实;最后选择了玻璃,有质感,上色也漂亮,成型也足够漂亮,维修费用也比较低,买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