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创业,我们必提马云、马化腾,我们学习他们成功的方法,但是我们不会羡慕他们。
为什么?因为这两位大神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
可假如我们的邻居创业成功白手起家如何创业点子,身家好几千万呢?
我们又会是另外一种心情,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啊。
今天就为大家讲述一个“新深圳人”在深圳敢闯敢拼的创业故事,从身上仅有8万元到3000万,再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欠下500万巨额债务,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优点我们必须学习,缺点我们争取躲避。
1
意气风发,大干一场
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主角为王总,他是80年生人,标准的80后。
虽然80后上学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但是由于王总不喜欢学习,所以在他16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
在外漂泊多年,王总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只是赚到了一个会说话的本领。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王总在这时看到了贴片生意的未来,这个时候是进入的最好时候。
由于很多商家为了收回资金,所以生产线价格有所下降,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然而现实很残酷,即使贴片生产线有所下降,但是一条简单的生产线依然需要花费8万元。而此时王总身上一共才8万元,这是他打工12年所有的家当。
重点来了,王总教你怎么用一条生产线的钱来做到四条生产线。
首先,王总先是多方对比,选定了自认为最好的一家,然后在此下单拿货。在这里就要先跟老板混个脸熟,方便后面的大动作。
其次,王总在有了一条生产线之后,就去找自己曾经的客户融资。他向客户阐述了贴片生产线的前景前途,利润如何等。没想到客户被他说服了,最终拿到了10万元的融资。
然后,王总拿着10万元到上次买生产线的地方再找到老板买一条生产线。这时之前卖给他生产线的老板已经把王总当成了朋友,毕竟一回生两回熟。至此,王总拥有了两条生产线。
最后,王总在买生产线的过程中成功说服卖贴片生产线的老板,把他现有的两条生产线抵押给卖生产线的老板,在他厂里多进两条生产线。
就这样,两条买的生产线再加上两条抵押过来的生产线,王总拥有了4条生产线。
2
走向人生巅峰
金融危机之后,华强北又开始热闹起来了,王总的四条生产线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
赚钱就像是流水一般,哗哗地流进家门。
在如此赚钱的形势之下,几个月后王总就继续增进生产线,但是这依然没能解决供不应求的局面。最终,不得已之下,王总只选择报价相对较高的产品来做。
一年之后,王总的生产线就已经增加到了12条线,由于地方的限制,王总又重新租了一个3000平方的地方来做。
赚到钱之后的王总在客户招待方面那也是大手大脚,桑拿按摩一条龙,还经常叫上好朋友一起陪客户,随随便便几万块就花掉了。
不过有一说一,王总的社交能力还是相当给力的,客户在感觉到极大的尊重之后,订单一个接一个。
到了2012年左右,王总又盯上了笔记本组装生意。王总斥资上千万租了一个5000平米的厂房,仅装修费就花了将近两百万。
在大手笔的投资之后也在之后见到了显著的效果,订单继续源源不断地飞了过来。
在2012年那个时间点上,我国的笔记本生意刚好也是销量大增的年份,也算是赶上了好时代吧。
在有了上千万的资产以后,30出头的王总飘了起来,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殊不知,此时他的贴片生产线生意已经不怎么赚钱了。
不管怎么说,王总在2016年到达了人生的巅峰,手里三套房子,账户上躺着近千万的现金,总资产有三千万左右。见到自己喜欢的女人随便一花就是几十万元,而那个时候他是已婚状态的。
3
曾经多辉煌,如今多狼狈
其实,王总的生意何以做到这么大?其实最主要就是无限度的加杠杆。
在2017年时,由于经济环境变紧,王总的产品卖不出去了,各路债主开始堵上门来要债。最终王总不得不卖掉了所有的房子和车子还债,老婆也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令她伤心的男人。
可能我们不认识王总,但是他这样的例子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他们这样的人教会了我们创业者什么东西呢?
如果我们可以学习到王总身上的优点,躲避他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无比成功。
优点方面:
(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