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简史
LBS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几乎每个互联网巨头都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开发它,我们的生活才得以这么便利。或者说,正是它如此常用,就像水电空气,我们对它们几乎毫无感知,却又处处使用着它。很多时候,我们新装一个APP淘宝无线端推广如何数据化引流,就可能被索要此权限,如果不给它,许多事就无法进行下去。说来说去,LBS是什么呢?乍一想,就是地图。但这只是可视化的一部分,它的另一半是定位服务。因此LBS的英文全称是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定位的服务。
LBS的出现缘起于美国一个绑架事件,1993年11月美国一个叫做詹尼弗·库恩的女孩遭绑架之后被杀害,在这个过程当中,库恩用手机拨打了911电话,但是911呼救中心无法通过手机信号确定她的位置。由于这个事件,导致美国的FCC(美国通信委员会)在1996年推出了一个行政性命令E911,要求强制性构建一个公众安全网络,即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无线信号追踪到用户的位置,位置精确到50-300米。
此外,2001年的911事件也让美国的公众认识到位置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在为了实现E911目标的同时,基于位置服务的业务也逐渐开展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E911促使移动运营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力量来研究位置服务,从而催生了LBS市场。
PC时代,一般人很少会受益于此服务的。大家对它的感受就是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需要时就直接打开网址查一下,了解一下这个城市有多少个县城,有什么景点,外部网站也很少引用它的API。因此在PC时代,LBS等同于地图服务。
移动端时代,由于手机内置了更多硬件能获取更多地理信息,因此更加准确实时,而不像PC时代那样通过IP地址进行反解。手机系统对这些硬件进行汇总,直接给出可用的地理名称(省市县与街道名称),经纬度,我们才能在上面更具体化的服务,于是诞生了摩拜单车,街旁网,大众点评,美团外卖,切客这些APP及微信运动,共享实时位置,摇一摇这些内置在微信上的好用功能。
换言之,PC时代,LBS只限于显示某一个区域的显示,上面加点广告,告诉你上面有什么超市酒店。而在移动端时代,每个人都共享(或直接说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信息及其他可贩卖的信息(照片,爱好,自己酒店能提供的服务),被APP有效地利用起来,变成共享单车,交友逛街,外卖快递这些强交互服务。
底层技术一览
说到地理信息,人家常常联想到GPS。GPS只是LBS的获取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刚才我们通过H5 API获取经纬度,可能就是多种手段之一。总的来说,主要以下几种:GPS,基站,WIFI与IP。
GPS定位
GPS早些年是专门指代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拥有GPS接收器,就可以『免费』使用它的低精度的民间定位服务。为了防止打仗时受制于人,欧盟,俄罗斯与我国也发射卫星组装自己的GPS服务,分别叫伽利略(Galileo),格洛纳斯(GLONASS)与北斗(BDS)。最近,美国商业奇才马斯克,也通过他的火箭成功发射两波低轨卫星,组建星链系统(Starlink),以后可能成为最大的卫星网络提供商,也能轻松为全球提供定义服用。
一般来说,国内的手机都能同时接收这四个系统的服务。
说一下,GPS的技术原理。已知A、B、C三个点的坐标,以及该三点至D点的距离(分别是d0,d1,d2),求D点的坐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元二次方程组求解出唯一解(式1)。
GPS的原理就是基于上面公式。GPS在太空拥有24颗卫星,卫星分布在六个中距离近圆形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
我们手机上的接收器不断接收每个卫星Si接收消息Mi,消息Mi不仅包含着卫星Si的空间坐标,还包括卫星发送消息的时间Ti。接收机在接收Mi后就可根据本地接收机的时间与卫星发送消息时间之差来计算距离di:di = c*T;其中c是光速,T是时间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大气、建筑物,时钟误差等等因素,光速c以及时间差T是具有误差的,di的结果很不准确,因此在计算时候需要加个误差项进行修正,并且假设各个卫星的误差项一样(式2)。
除了空间位置三个参数,现在又多出了误差项,共有4个参数需要求解,至少需要4个卫星才能解算(式3)。
GPS的缺点也显然易见,它容易受干扰,比如存在与GPS相同的频率的无线电信号(1500mhz 左右),或者在室内,地下室,由于墙壁使用了铁、陶瓷、碳纤维这样的大量吸波材料。
基站定位
基站定位的原理和雷达差不多。雷达定位的过程如下,通过发射雷达波,碰到物体返回,然后根据时间与波的速度推算物体的位置。同理,基站就是相当一个雷达,不断往外辐射。我们的手机总是在多个基站的信号覆盖之下。手机会对不同基站的下行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各个基站的信号TOA(到达时刻)或TDOA(到达时间差)。根据这个测量结果,结合基站的坐标(信号里自带),就能够计算出手机的坐标值。
然后根据上面的三点定位公式就能计算出来。
但它与GPS一样,都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无法穿透建筑物,不能实现室内定位。随着室内定位的业务场景越来越多,如地下车库导航、商场寻找店铺和商品,甚至儿童走失,都对室内定位有迫切需求。因此又诞生了WiFi,蓝牙,UWB等技术。
WiFi蓝牙定位
不知大家有没有人用过美团的摩拜单车与滴滴的青桔单车,它们总是让你打开蓝牙。WiFi与蓝牙的定拉技术相似,无非是信号编码与频率的不同。我们以WiFi进行说明。
当我们手机打开WiFi后,我们的手机就变成一个WikFi热点(AP),向外接收其他AP(可以是其他手机,也可能是无线路由器)的信号,也发射自己的信号。在城市,WiFi热点是越来越多,每个点总是能接5~20个的AP信号。
AP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并且一般来说无线AP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会移动。手机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加密,是否已连接,甚至信号强度不足以显示在无线信号列表中,都可以获取到AP广播出来的MAC地址。
手机将这些收集到的信号发送给定位引擎,通过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自己的位置。由于此公式超出常人的理解水平,我就不展开讲解,感兴趣的人可以网上检索《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定位算法》一文自行学习:
总的来说,蓝牙从精度与可靠性比WIFI高多了。
IP定位
IP定位技术通过目标主机的IP地址定位其实际物理地址,被广泛应用于定向广告、在线安全监测、网络攻击溯源等位置相关服务。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不怎么可靠的定位技术。因为IP地址资源很宝贵,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动态IP地址上网的。所谓动态就是指,当你每一次上网时,电信会随机给你分配一个IP地址,静态就是每次上网都用一个地址。一般来说,普通宽带是动态ip,也有直接光纤接入的静态ip。
假定我们的IP就是静态的,如何找到你的位置呢?我们知道,IP地址本质上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型(unsigned int),范围从0 ~ 2^32 ,总计约43亿个IP地址。一般以192.168.0.1这样的形式表示出来。
IP地址的划分,有RIR机构来进行统筹管理。负责亚洲地区IP地址分配的,就是APNIC,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各大RIR机构都提供了关于IP地址划分的登记信息,即whois记录。可以在各大RIR机构提供的whois查询页面上查看,或者使用whois命令查询:
IP的whois信息包含了申请使用该IP的运营商信息,并且在网段描述信息中,会包含国籍和省份信息。但是,我们还需要精确到每个街道,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完善这个IPto地理的数据库了。例如,我们报装宽带时,提交用户的地理位置;通过爬虫,挖掘网站上的电话,地址,传真等信息定位地理位置;基于网络往返时间得到近似结果,该方法通过测量待定位的IP到各个已知参考点的往返时延,把往反时延算成地理距离从而定位主机。
因此IP定位技术后面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想准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来推断你的位置。比如,百度就有高精度IP定位API,因为我们时常使用它的服务,如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网盘,它就在背后偷偷收集我们的数据,建立每个的用户画像。我想,比百度的线下服务更丰富的阿里,其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对自己还准确。
百度的API取地理信息
function getXYbyIP {
var url=””;//百度
$.ajax({
url:url,
type: ‘POST’,
dataType: ‘JSONP’,
async: false,
cache: true, //是否缓存 可以为false
success: function (data) {
alert(JSON.stringify(data));
},
error: function (data) {
// alert(JSON.stringify(data));
}
});
}
或者直接将地址贴到浏览器上:
微信小程序与LBS
综上所述,构建LBS的基石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你需要发射卫星,布置大量的光纤,建基站(基站的密度是5G > 4G > 3G > 2G),建立IP数据库并与地理信息与商业信息关联起来,这需要不同梯度的公司来承担这些工作与费用。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一般做最后一步工作,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数据。百度,腾讯,高德这些最早做地图的公司,可以提供地图显示,IP信息,街道与商店地址等全方位的数据。而小众领域,比如楼层的内部地图,艾滋病人数据,则有上千家公司来提供。
在早期PC时代,是很少公司有可能结合LBS为用户提供本地服务,在移动端时代,随着内卷化越来越严重,LBS再度被人提起。比如说,摇一摇找附近的人,共享单车,订餐,能结合LBS进行服务,能让你的APP脱颖而出。
目前,对用户做得最友好的是腾讯,它从服务API,基础地图服务,插件,行业方案等多个层次服务不同场景需求的开发者。从渠道方面讲,微信小程序则又是当中最受欢迎的分销渠道,腾讯位置服务全面拥抱小程序生态,助力小程序插上地图的“翅膀”!
相反,微信小程序的大多数开发者的技能则非常弱,他们很可能找不到这些对口的小公司,也很可能无法对原始的第三方数据进行加工(因为涉及到专业的术语)。因此微信小程序根据接口的复杂程序分为三个梯度:功能单一的API ,制定性很强的标签式组件,与完成度非常高功能丰富的微信插件。
API罗列如下:
wx.stopLocationUpdate
wx.startLocationUpdateBackground
wx.startLocationUpdate
wx.openLocation
wx.onLocationChange
wx.offLocationChange
wx.getLocation
wx.chooseLocation
wx.createMapContext
MapContext.getCenterLocation
MapContext.getRegion
MapContext.getRotate
MapContext.getScale
MapContext.getSkew
MapContext.includePoints
MapContext.moveToLocation
MapContext.translateMarker
wx.stopCompass
wx.startCompass
wx.onCompassChange
wx.offCompassChange
wx.stopGyroscope
wx.startGyroscope
wx.onGyroscopeChange
wx.offGyroscopeChange
*{{markers[0].title}}
{{markers[0].address}}
markers的用法可以详看这里:
onReady: function {
this.setData({
latitude: 39.984060,
longitude: 116.307520,
markers: [{
id: 100,
latitude: 39.984060,
longitude: 116.307520,
title: ‘中国技术交易大厦’,
address: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
iconPath: ‘/images/home_press.png’
}]
});
},
最后我们将地图加一个高度,400px,显示如下:
通常一幅地图,我们会安插许多marker淘宝无线端推广如何数据化引流,都是超市,饭店,酒店与加油站什么的,主要看你的APP要提供什么服务。比如导航,就会什么都有,如果是玩乐,就是公园与景点。这些数据需要从第三方公司提供。
再来看如果规则路径,就是引导用户如何走。这需要用到polyline属性,这是一条折线,它由许多点组成,你可以设置它的颜色,样式与宽度。
onReady: function {
var lat = 25.695, lng = 102.67484140406796;
var points = [{
latitude: 25.695,
longitude: 102.67484140406796
},
{
latitude: 25.2958,
longitude: 102.67386832053477
},
{
latitude: 25.2695,
longitude: 102.67441722093537
},
{
latitude: 25.719,
longitude: 102.67548958617391
},
{
latitude: 25.695,
longitude: 102.67484140406796
},
]
var polyline = [{
points: points,
color: “#ff0000”,
width: 2,
dottedLine: true
}];
this.setData({
longitude: lng,
latitude: lat,
polyline: polyline,
points: points
})
},
难点是如何获得这些点,我们需要借助PS要地图上取样。
如果我们不关注路径,而是关注于一个区域,可以用polygons。比如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就可以用到这属性。我们只需要改一下polyline的定义。
var polygon = [{//原来是polyline
points: points,
strokeColor: “#ff0000″,
strokeWidth: 2,
fillColor: ‘#a9ea00′
}];
this.setData({
longitude: lng,
latitude: lat,
polygon: polygon,
points: points
})
wxml也只要改动一下:
除了这些会随着地图拖动跟着移动的标记外,还有一类叫controls的标记,不过现在要用cover-view。它会在地图中划出一个fixed的区域,上面放指南针,放大放小按扭,向上返回按钮。
下面我们尝试弄一个搜索框在地图上。cover-view需要放在map里面,cover-view里面也只能放有限几种标签,当然你放不支持的标签也可以的,但会发出警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完全不支持。
cover-view本身也有许多坑:
1、cover-view不支持背景渐变色,其内部的标签也不能使用渐变色。解决办法:背景色换成单一颜色。
2、cover-view不支持设置单一位置的border边框,比如想加个border-top上边框线来分割标签。解决办法:用cover-view将其高设置为1px,模拟出一个border边框线。
3、cover-view不能覆盖textarea。解决办法:textarea在失去焦点的时候将其替换为view标签,点击的时候再换回textarea。
data: {
motto: ‘Hello World’,
userInfo: {},
hasUserInfo: false,
address: ”,
longitude: 0, // 经度
latitude: 0, //纬度
markers: ,
polypon: ,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