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上煌是要绝地反击了吗?
在上周六披露的2019年报里,煌上煌首次公开开店数据:2016年以来,其以年净增400-700家门店的速度追击友商,至去年末,其门店规模达到3706家。
特别是2017年,“煌上煌二代” 褚浚当选公司董事长,公司试图通过规模扩张,重拾辉煌的意图尤为明显。
2012年,煌上煌作为“酱卤行业第一股”登陆深交所,遗憾的是,褚建庚、徐桂芬夫妇未能借助资本市场优势,让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如今褚浚重任在肩,与绝味食品、周黑鸭等短兵相接,光靠开店可能还远远不够。
绝地反击,年开店千家
2019年,是褚浚就任董事长的第3个年头。
3月13日,公司披露该年度业绩显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1.17亿元和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6%和27.45%。这是公司营收规模首次突破20亿元。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煌上煌存在感一直很低,对于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迅速崛起,它的策略是避其锋芒,放弃华中市场,转而选择在江浙及华南市场深耕。
在上市后的5年时间里,尤其是处于市场爆发期的2013年至2015年,褚建庚、徐桂芬夫妇在商业扩张上采取的“鸵鸟”策略,公司业绩低迷不前。
2017年,褚、徐夫妇的大儿子褚浚当选董事长,企业战略才开始松动。
2018年,公司披露计划年增门店300家左右,就在这一年,煌上煌进入湖南、湖北市场,正式与绝味食品、周黑鸭短兵相接。
煌上煌是(002695.SZ)要开始绝地反击了吗?
或许从开店数据上可看出端倪。2017年至2019年,公司门店数量分别为2605家、3008家和3706家,同比分别增长8.86%、15.47%和23.20%。2018年和2019年分别净增门店403家和698家。
目前,绝味食品、周黑鸭2019年年报尚未披露,不过对比三家公司半年报,煌上煌开店增势更为凶猛。期内,绝味和周黑鸭分别开店1139家和59家,同比分别增长12.04%和4.55%;煌上煌开店436家,同比增长约23%。
2019年去年加盟创业点子,煌上煌新开门店1092家,超过以往任何一个财年,其中,分别在江西和广东新增146家和184家门店。
2020年,公司计划新开门店1200家,门店总数将突破4000家。
新开门店主要来源于省外新拓展市场,主要来自山东、云贵、川渝、广西、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区市场。
起大早赶晚集
煌上煌是国内酱卤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早在2012年9月登陆深交所。如今国内三大卤制品巨头企业里,煌上煌一直被视作行业老三。
曾有媒体分析,煌上煌上市之后,由于省外扩张战略定位失误以及管理机制僵化,是其上市后5年业绩低迷的直接原因。
2012年至201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水平基本维持在8-11亿元区间,甚至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出现归母净利润负增长。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公司的产品结构定位于餐桌食品和礼品,偏离了年轻化、休闲化的消费趋势,门店扩张节奏一度慢下来。
斑马消费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公司门店数量仅从1798家增至2366家,2016年仅增加27家门店;2017年之后,才开始奋起直追。
来看同样为加盟模式的绝味食品,其高峰时期年新增1000家门店,其门店数量从2016年9月末的7538家,到2019年初突破万家规模。
最近几年,煌上煌门店扩张带来的效应明显。
2018年,煌上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9.0亿元和1.73亿元,分别是绝味食品的43.48%和26.99%,是周黑鸭的59.15%和32.04%。
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和1.40亿元,分别是同期绝味食品的46.83%和35.35%,是周黑鸭的71.96%和62.5%。
截至3月13日收盘,煌上煌、绝味食品、周黑鸭的总市值分别为97.03亿元、287.21亿元和90.32亿港元。
从卤制品到米制品
从养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和连锁销售等,煌上煌是酱卤行业里较为鲜见的全产业链布局者,这也是它区别于绝味食品、周黑鸭等其他酱卤企业的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