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哈利路亚什么意思(哈利路亚啥意思阿门)

哈利路亚!世界和平千邦好 民族英雄万人钦

——对清歌剧《哈利路亚》的分析、感悟和认识

向阳光

《哈利路亚》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1685-1759)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中最著名的一首合唱曲。清唱剧最初是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大型声乐套曲体裁,它包括有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间奏曲,过去曾译为“神曲”或“神剧”,但后来也有很多世俗内容的作品。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但贯穿着对民族斗争或民族英雄的歌颂。他的音乐以旋律的简朴、流畅,气势的雄伟,音响的明亮,以及对人物、情节的生动描绘而著称。他把歌剧创作中积累的经验用于清歌剧之中,使咏叹调的性格更多样化、使宣叙调的音调更旋律化,并加强了序曲、间奏曲、器乐伴奏的标题性和创型性。尤其在合唱的运用上,为了突出表现群众性的热烈场面和激昂的情绪,不拘泥于复调音乐,而广泛地运用主调音乐,使两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合唱在清歌剧中的地位。他的这一切努力为清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

“弥赛亚”一词源出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意为“救世主”。《 弥赛亚》的歌词为英文,取自基督教圣经之中。全曲共分三个部分,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个乐章。第一部分(21乐章)为“预言与成就”,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23乐章)为“受难与得救”,是关于耶稣为了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13乐章)为“复活与荣耀”,则是写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并赞美永生。全部演唱需两个多小时,它以基督降生、受难、死而复生为内容梗概,是亨德尔在1741年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创作完成的。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宗教的虔诚感情。“就连弥赛亚之为人类救主,也更多是从黑暗和苦难到光明和自由,而不是从原罪到悲悯。而且英雄也多于殉道者。”(弗里德里希·勃路美)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哈利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亨德尔自从他1712年由德国定居英国后的几十年里,他的歌剧几乎垄断了全英的歌剧院,但也遭到妒忌他的人的恶毒攻击,终于使他经济破产,声誉低落。正当他内心充满着极大的创痛,挥泪离开伦敦回德国时,爱尔兰总督支持了他,请他去都柏林指挥演出他的作品。正好他的朋友杰能士编写了清歌剧《弥赛亚》的歌词,请他谱曲。在那一段日子里,他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灵感之中,仅用了短短24天的时间就谱写出了长达354页的清唱剧总谱。当他写完《哈利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制的热情冲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他注定要成为经典的鸿篇巨著——清唱剧《弥赛亚》。这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的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他在创作时,一气呵成,作品十分宏伟庄严,流畅而又富于激情。1742年4月,《弥赛亚》在都柏林的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音乐厅演出,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英王亲莅剧场,当唱到《哈利路亚》一曲中“我主我神,全知、全能、大权”一段开始时,因歌曲的激昂情绪感人肺腑,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突然站了起来,表示敬意,全场观众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打动,随之一齐肃然起立。英王并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且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这一举动,从此竟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直到今天,人们每逢演出《弥赛亚》,当唱到《哈利路亚》时,全体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凝神聆赏着那混声四部合唱的人声交响之美。依据基督教的理解,因为耶稣的死,赎了人民的罪。但亨德尔在这首作品中写的《弥赛亚》具有另外一种性格和精神。他把耶稣拯救人类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结合起来,“弥赛亚”不是通过死赎了人们罪,而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忍受了死的痛苦。这部作品形式上写“神”,实质上写“人”,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准备阶段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使群众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

《哈利路亚》是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的终曲,是这部清唱剧中一首最壮丽的合唱曲。其歌词全部节选自《圣经》,即由《新约圣经启示录》第11和19两章中的经句编辑而成。当亨德尔写到《哈利路亚大合唱》时,亨德尔伏在桌子上喃喃哭喊着:“我看到了天国,我看到了耶稣!”这首诚挚又荣耀的歌曲问世后,便逐渐成为经典作品。这首合唱曲由男生和女生共同担纲演出,声部之间的交错与应合显得格外和谐,并且有一股连绵不绝、呼应不断的延续感。它的架构虽然简单和朗朗上口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但却有一股慑人的气势。鼓声和小号让全曲充满了肯定与热情。代表世人因得永生而感到无比欢欣喜悦。

“哈利路亚”是希伯莱语,中文意思是“赞美耶和华”(英语“Praise the Lord”,耶和华为旧约圣经中上帝的圣名)。“哈利路”在希伯莱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哈利路亚”即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Hal-le-lu-jah”,中文一般译作“哈利路亚”,意思是“赞美你,主!”就是“赞美耶和华!”是基督教中信徒们赞美上帝时的习惯欢呼语。它虽然是一首宗教歌曲,但却因其气势磅礴,富于对崇高理念的赞美和歌颂,而激励着人们的高尚情操,在国外的音乐会上经常作为合唱节目出现,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哈利路亚》由五个乐段及短小的尾声组成,D大调,4/4拍子。该曲中运用了复调与和声紧密结合的发展手法,及作品中所特有的以主、属音为骨架的旋律结构和大跳进行的旋律线,使整个曲调崇高雄浑、庄重威严,充分表现了对位与和声的谐美丰沛,表达出基督教徒对救主耶稣的铭感之情和欣喜、欢乐的情绪。

乐曲开始有三小节的前奏,随即进入由8小节组成的第一乐段。它以雄伟而富有气势的和声手法写成了一连串的赞美欢呼。后4小节(见下例)将音调提高,使欢呼更加高涨:

1 . 5 65 0 |1 . 5 65 011 |11 011 11 01|7 1 7 1 0|

2.5 32 0|2.5 32 022|32 022 32 02|32 1 7 0|

这一段不但像全曲的的引子,而且它的乐汇和动机的节奏,像主导动机一样贯穿全曲,巧妙地被运用在后面的各赋格段中作为对题或插句形式而变化再现。

第二乐段是同一主题材料用不同的手法写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小节,前5小节像赋格段的主题,后5小节像赋格段的答题,它们构成五度的模仿,但又全部用混声齐唱,每句后面“哈利路亚”是主导动机的变化重复:

5– 6 7|11 1.1 7|6– 5022|17 022 17 022|32 022 32 0|

1 – 2 3|44 4.4 3|2– 1011|43 011 43 011|43 011 43 0|

这种运用赋格曲的结构和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两种手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乐曲的主题清晰响亮,雄壮有力。第二部分是10小节,运用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进行发展而构成的赋格段,主题和答题这段神圣辉煌的旋律再由四个声部(先后在女高音、男声及两个中声部出现)分别歌唱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其他声部则配以清新明快、活泼短促的副旋律(即:0 011 75 011|66 022 75 1|1 7 133 53|……“哈利路亚”的主导动机)错综地穿插其中,造成激昂宏大的声势。当音乐家海顿在听到这段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是,不禁赞美道:“这是何等壮大、神圣的音乐!亨德尔不愧为最伟大的人物!在我一生中,也要写作一次这样的清唱剧。”后来海顿写出了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第三乐段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8小节,由和声手法构成:

5|5 4 3 2.1|1 ― ― ―|0 0 3 2.1|1 ― ― ― 3|2 1 1 7|1.7 1 1|7.5 6 7|1 ―,它的节奏和曲调进行平稳、温厚,旋律前抑后扬,与词意紧密结合,显得异常庄严肃穆。第二部分是10小节赋格段,主题先在男低音部出现:51 3|6 1 4 32|2 ― 1,答题先后在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声部出现,它们的对题仍以主导动机的节奏变化构成,但又与本段的歌词相统一,音乐由低向高发展,形成步步高涨的声势而进入第四乐段。

第四乐段(18小节)采用了在主旋律下方用伴唱的形式发展而成,伴唱部分用主导动机写成的和声织体构成:

5 5|5 ― ― ―|5 ― ― ―|0 5 5 5 |……1 1|1 ― ― ―|……

0 0|0 02 32 02|32 022 32 022|32 0 0 0|……0 0|0 05 65 05|……

它进一步加强了对救世主耶和华的赞美和歌颂。主旋律的发展采用向上三次移位的手法写成,最后达到全曲的最高音,形成全曲的高潮。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崇高意境。亨德尔在创作时感动得老泪横流,并呼喊着:“我看到了天国和耶稣!”

第五乐段(22小节)采用了第三乐段和第四乐段的主题,并保持其各自的复调与和声的不同手法,相互交替发展而成,它们交织得天衣无缝,是音乐的高潮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紧接以主导动机构成的五个“哈利路亚”的尾声(5小节),使歌曲在赞美声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亨德尔对这首合唱曲也颇偏爱,在他生命最后几年双目失明的日子里,时常独自一人坐在管风琴前弹奏《哈利路亚》陶醉取乐。这首被誉为古今无与伦比的合唱曲,向人们展示了旋律精美、节奏鲜明、和声丰满壮丽的特色。同时,也显示了亨德尔在音乐方面的伟大天才。

欧洲音乐文化是欧洲各国人民和作曲家、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结晶,他们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作曲家、艺术家(诗人、作家)世界观、艺术观的鲜明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清唱剧《弥赛尔》是亨德尔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而其中的《哈利路亚》这首合唱曲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