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二年的一条“鱼”,终于端出来了。
在历经数次跳票、众筹、致投资人公开信等插曲后,《大鱼海棠》终于上映。
最初,它只是一部7分钟,名为《大海》的flash。
当年学生气十足,理工男梁旋(导演)告诉世界——
我有一个宏大的梦想,有的鱼是连大海都关不住的,只能飞到天空上去。
所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十二年,鱼苗被情怀喂养,从7分钟到105分钟,从flash到二维手绘到转制3D。
期间,国漫的变化大到吓人,《喜羊羊》过亿,《大圣归来》票房拿下9亿多。
等到《大鱼海棠》上映时,它已被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一要破《大圣》的记录。
二要成为国漫电影的新标杆。
而至于美学风格,虽然一度被指模仿宫崎骏,特别是大众最熟悉的《千与千寻》。
但随着预告片、物料逐渐曝光,更多声音认为——
它很中国。
特别是引入了神人神兽,如后土,祝融、嫘祖、句芒、貔貅等,都散见于《山海经》《诗经》等古代典籍。
对了,女主角椿的爷爷名为“丿”,王德顺配音,怎么样,爽到吧。
名字都起得这么古雅,一开始我也以为要去翻翻书,百度一下,才能了解这些人物到底什么说头。
结果发现,根本不用!
这些很中国的名字,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而且是你所能想到最弱的符号。
大多数存在的意义仅仅为了提升逼格,告诉观众:
我是中国人。
导演对诸如祝融、后土这些古代神仙的认识,仅限于他们的名字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和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比如祝融,就只能想到会玩火。
总之,《大鱼海棠》画面的确美。
它在美术、造型等呈现形式上的用心,是能看到的。
比如福建土楼的引入、海天颠倒这样的奇思妙想。
BUT,我们好像真的只能把它当做壁纸库。
从全局来看,电影主题、人物性格、剧情对白、叙事手法、情感逻辑、角色设定……等等等等。
都说明它并不够格扛起“国漫标杆”的重任。
骨子里,它就是一部套路满满的好莱坞类型片。
对于清华背景的两位导演梁旋和张春来说,理工男应该蛮相信“模型搭建”这种思路吧。
导演梁旋、张春
某种意义上,成也套路,败也套路。
下面就来说说它到底用了哪些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
而且很遗憾,虽说是套路,也没用好。
套路一
让一切背景都为爱情来背书
这一点应该是公认,《大鱼海棠》是没什么深刻主题的。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个故事——
小女孩爱上小男孩,为救小男孩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还拖累了暗恋她的邻家哥哥。
但最终,小女孩和小男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是中国银幕最套路的青春爱情主题。
请不要给这部电影立flag,它没有在说天人合一的环保,没有。
最大的自然灾害,漫天洪水也有因可循——
小女孩椿为爱痴狂,太任性。
灵婆(金士杰 配音)在洪水到来之前嘟囔过一句:
这底下太脏了,该洗洗了。
似乎有那么一点《圣经》的味道。
也改变不了《大鱼》的本质,最通俗的爱情桥段——
不被祝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给固执的家族带来了大麻烦。
而且,通俗也罢了,这情感的发展线,多处都经不起推敲。
它也没有闲心去讽喻成人世界。
电影开始,椿的妈妈含泪叮嘱化身红海豚去人间历练七天的椿,一定要警惕人类。
我真的以为会借海豚的视角去审视人间,更天真以为——
以福建土楼为原型搭建的世外桃源,与人间是一个有趣的映射关系。
没有。
这个所谓七天的“成年礼”,就是椿游览了壮丽人间。
在最后一天,突然陷入渔民安置的渔网,引发鲲的英雄救美——
爱情在此处强行设置了验证。
但,这就是爱了?
为了一句“我要把命还给你”的誓言,故事开始了。
而前六天,人间就是流光溢彩的天堂。
这么说来,《大鱼海棠》的前辈《千与千寻》一开始就立意高出一大截。
首先它明确地讽刺了成人社会的懈怠、愚蠢,无意识,就像猪一样。
故事的开始,也是千寻要救变猪的父母,进入光怪陆离的小镇。
中产味道十足,看起来智商稳定的成年父母,需要小孩子来拯救,这也算一个不错的小讽刺。
所以,搞清楚《大鱼海棠》就是一部讲青春期初恋的电影后,我就不提,椿有让海棠花开的魔力,可能象征着少女生理心理的成熟。
我也不提,为什么鲲作为一条鱼跟其他鱼不同——
就它头顶上有角。
以及这是不是象征着少男生理心理的成熟。
(片中还有几处少男美好裸体的展现)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三角关系,层出不群的来自《山海经》《诗经》这些古籍里的人物,以及原创的灵婆、鼠婆等等,被粗暴地分为两类——
爱情的助力和爱情的阻力。
坦白说,有点辜负了那么美的角色名。
灵婆、迦楼罗、丿、云神,鼠婆
有意思的是,故事开头就是一把苍凉的老妇人在回忆往事。
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泰坦尼克号》——
让灾难为爱情背书,这不也是好莱坞爱情片最经典的大套路?
套路二
带有魔力的成长模式
当椿与灵婆达成交易,愿意用一半的生命来换取鲲的复活时。
故事其实就进入了魔幻青春题材的套路——
我和我的小伙伴,如何共同、秘密地成长。
而这一种成长是充满童话色彩、魔幻色彩的,是超脱现实的。
椿与鲲这一条萌宠之鱼的关系,像不像小女孩与小王子(2015年法国电影版)、小宏与大白(《超能陆战队》)、千寻与小白龙(是的,再提一次),甚至少年派与孟加拉虎。
这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小男孩或小女孩要解决内部矛盾。
还要面对外部挑战,时不时出现的欺骗、小别离,到了结局多半会来一个生离死别,感情的积累达到峰值。
在这一点上,《大鱼海棠》仅仅在椿这个角色上做了具体细节铺陈(但很多时候其实是做作的),能够看出一个妙龄少女在青春期的种种表现,活泼、忧伤、任性、决绝,还有面对爱情两难时的暧昧。
但一大遗憾又在于,电影没有做到棋逢对手。
鲲在一大半的时间里,是以鱼的身份进入故事,但它没有像小白龙、孟加拉虎一样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
想想李安电影里那只老虎吧,是不是性格相当鲜明?
从要吃掉派、需要派,到最后离开派,脉络是很清晰的。
也难怪后来有人解读出,老虎就是派另一个人格的投射。
而鲲的性格是未完成品,除了卖萌,就是卖大萌(它基本就负责越长越大)。
也正因为导演没有力量让它真正成为故事的主角,而使得椿、湫的情感转折也同时显得生硬可笑——
毕竟,就算是青春爱情,你也需要好的对手。
套路三
从红白皇后开始的反派设置
其实,《大鱼海棠》也许可以走另一条套路。
我以为会是这样——
通过鲲与椿带着各自的源生地烙印共同成长,使两个世界发生对抗,他们被命运推到了各自阵营的前列。
电影里,却只是走马灯似地将椿世界里几个人物都浏览一遍。
比如嫘祖,后土、赤松子、鹿神等。
椿好像是生活在X战警的学校里,身边都是有特异功能的小伙伴们。
在电影结尾,赤松子、鹿神、祝融、凤、丿等就可以像复仇者联盟一样,去对抗洪水的到来。
灵婆和鼠婆又穿插在最后的ending里起着关键作用。
这样,你才能感觉到导演心中原本的那个超现实的世界。
这就是复仇者联盟、X战警这种超级英雄电影中群戏的好处,角色与角色之间互相勾连,能力与形象都很突出。
但《大鱼海棠》这些角色,大多仅仅是文化墙。
好莱坞电影为爱丽丝这样的傻白甜小女孩进入仙境,都设置了白皇后和红皇后双反派模式。
《千与千寻》里也有汤婆婆和钱婆婆这样的姐妹花人设,都是一个暴劣,一个善良。
在《大鱼海棠》里也有两个婆婆:灵婆和鼠婆。
我觉得这对设置倒优于《千与千寻》,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反转。
灵婆看起来贪得无厌,只认买卖不讲人情,但她最后没有真正地按照交易要了湫的命(这一情节居然留在彩蛋完成,导演看来是要拍系列电影)。
复活了舍命帮助椿、鲲回到人间的湫,做了自己的接班人。
而鼠婆,刚开始提示椿如何避开族人,藏好鲲,好像还不错。
但实际上,她的目的是借鲲的人间信物,打开封印变回妙龄女子,去人间享乐。
就像哈利波特身边围绕着邓布利多、斯内普、小天狼星这样的人,椿的身边也充满着各种异人。
唯一的区别在于,《大鱼海棠》只有个别人设的想象力和鲜明程度算过关,其他大多数都很单薄。
套路四
英雄可以自我,但不能自私与愚蠢
毫无疑问,椿是《大鱼海棠》的核心人物,当然也是英雄(最强玛丽苏)。
她一直都被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七天内爱上鲲,顺便拖累鲲挂掉。
在凌晨时刻登上三手的摆渡船,跟灵婆说我不听我不听,我就要就要救回鲲。
在鲲作为一条鱼完全发育成熟时(长出挥动的翅膀),送他回人间。
好莱坞不少个人英雄,都是在规定时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并且动因都是一个从“小我情感”(爱情、亲情或友情)出发的契约——
我要救你。
但,英雄可以很自我,却一定不能自私和愚蠢。
连漫威最近几年都会思考,超级英雄维护和平,真的要牺牲无辜平民吗?
而在《大鱼海棠》里,椿在大多数时间都没有为族人命运所纠结,表现出的,都是愚蠢的固执。
好故事,都有两难的纠结——
只有契约与集体的冲突越激烈,爱情才更坚韧,人物更有可信度和感染力。
否则也难怪有朋友吐槽:“椿像足绿茶饮料,唉。”
豆瓣网友也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