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夜久语声绝的下一句(夜久语声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公元758年,为了平息安史之乱,以郭子仪为首的九位节度使,率大军围困安禄山的安庆绪侵占的邺郡,本已胜利在望,但是到了翌年春天,史思明的援军到达,在敌人的夹击之下,唐军大败。郭子仪等率残部退守河阳,并且到处抽点新丁补充兵力。

杜甫此时从洛阳返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目睹了四处抽丁的现实,有感而发,写了一组诗,是为三吏。在途中,杜甫亲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见到了一个个新丁被迫离家从军参战的无奈,诗人从他们的分别之情中经过艺术提炼,写了另一组诗,是为三别。

“三吏三别”是两组独立但是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品,诗人皆是对途中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分别写了抽丁补充兵员时各地景象的三吏和亲人分别的苦痛的三别。

“三吏三别”的社会意义

反映抓丁充军,民不聊生的三吏

“三吏”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是杜甫途经新安、石壕、通关的所见所闻,诗作充分表现了抓丁充军导致的人心惶惶、民不聊生的惨状。杜甫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忽然听到兵吏点名抓人的声音,就问为什么要按照户籍册点名,难道是县城太小已经没有壮丁可以充军了吗?作为一个县城,能够把所有的壮丁全部抽走充军,足见战争的残酷无情。

杜甫用这样一句反问的艺术创作手法,将战争对生命的漠视、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惨状全部问了出来。兵丁回答昨天下了命令,如果没有壮丁就点刚满十八岁的中男去充军,结合前面的壮丁已无,现在中男再去,整个县城中剩下的就都是老弱妇孺了。虽说劳役不重、官军正义、长官如兄,但是战争所造成的人员锐减的事实却无法否认,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现实却无法抹灭。

杜甫继续西行,来到了石壕村投宿,却惊闻兵吏夜间捉人。老翁听到后翻墙逃走,老妇身着破烂的衣服出门查看,看到兵吏后悲生感叹,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其中一个托人捎信来,说其他的两个最近战死了。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却因为战争导致了家破人亡,当一场战争能够逼迫着老翁听闻抓丁翻墙逃跑、家中三儿两儿战死、家中儿媳妇出入无完裙的境地之时,还何谈战争正义不正义呢?

杜甫虽没有单独抒发自己的同情之心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但是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他对战争的痛恨。老妇主动要求去做早饭的爱国心却无法将老年丧子的悲痛消解,天亮时独与老翁别的残酷现实又让这样一个个普通的家庭雪上加霜,空留满怀的悲叹!在见到了如此悲惨的现实之后,杜甫发出了“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的感叹。

这句感叹不仅表现了杜甫对于唐王朝正义战争的关切,更多地却展现了杜甫对于战争来临、国破家亡的惨状的无奈,只能叮嘱将领慎重用兵,让官兵和黎民百姓减少伤亡,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团聚。

反映离别之苦痛的三别

“三别”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组诗是从离别的角度诉说战争的残酷,表达杜甫对人民的同情。

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新婚本是洞房花烛夜的喜庆时刻,但此时却成了春宵一刻悲万分。新郎马上就要奔赴战场了,临别之时,通过一大段的赠别劝勉、悲痛哀怨的自述,表现出了一个独自承受着命运的苦难却又以国事为重的果敢坚毅的妇女形象,通过这种自述深刻表达了战争的无情及其给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的灾难。

《无家别》写的是一个家乡破败无以为别的重被征召的军人,面对着村中百户各奔东西的惨状,诉说着对战争的痛恨。离别之时亲人相送实为常理,但是一个破落的村庄不用说是亲人就是乡里乡亲也无人可送,通过这种有违常理的现实的描写,便将战争所造成的“千里无鸡鸣”的社会惨状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当一个从军的人已无家可别之时,谁能说战争不残酷无情?年老的人本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在战争年代,当子孙都已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