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笨,不显山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做出看似平凡却是非凡的决策和举动,达到一招制胜的目的。
大智若愚者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不抬高自己,做人的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真者的境界,也是为人处世中至高无上的境界。
难得糊涂不糊涂,大家都知道,“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是相对应的。它们来自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之手,寥寥数字,道出做人的哲学。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报也”可不是么?人生在世,在智力上达到“聪明”的状态很难。
“聪明”的价值当然不能否定,但也不能把聪明和糊涂对立起来。人世间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的人多,而真正意义上承认自己不聪明,老老实实做人的所谓糊涂者很少。
可见,聪明人难做,糊涂人也难做。人若达到聪明的境界之后,再由聪明转入糊涂则更难。若一个人对人生事理了解透彻的话,这个人就会看到人性中的很多缺点和弱点。
明白了这一点的人是痛苦的,因为有时候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能改变自己已经很难,再想去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更难。那些对问题过于明察的人就会因此而在为人处世上处处挑剔,难以容人。
既建立不好有效的人际关系,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对于不正直的人来说,他可能会因此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取私利,败坏社会的纲纪法度。自古至今,“难得糊涂”不但流行于官场,也流行于民间。
但有时候,“难得糊涂”不是正确地被用在做人做事上,而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成了一种为自己推脱的理由。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做事没有原则。
所以说,必须真正理解郑板桥先生的“糊涂”,才能做到对过于执着于清醒的蔑视,才能真正对腐败和不公正发起抗议,才能有如清风自拂般的坦荡胸怀。做人,能达到“难得糊涂”真的很难。但是,人只有达到“难得糊涂才”能成就至高人生。
“难得糊涂”,这“糊涂”一词看似贬义,却深意颇多,除却愚钝,不甚精明之外,还可引申为韬晦,收敛、包容,此中林林总总,若被运用得巧妙,人生因此而受益良多,这样的人便可被称作大智若愚了,
清代宰相刘罗锅便是“难得糊涂”之人的一个典范,真不愧为大愚中的大智大悟。这里的“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
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难、疼、伤深埋在心中,在夜深人静远离人群的海边对天仰笑。
其实,“难得糊涂”也是一种人生经历过后形成的美好境界,只有饱经风霜、坎坷的人才能深得其中真谛;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态度,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
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他们内心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注意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小事糊涂,大事聪明,“难得糊涂”之“糊涂”是有关人类智慧的学说,是一门人生的大学问的艺术,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一门让你在各种场合应付自如,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却可以成功,成功了又不致遭人嫉妒的学问。
待人处世要掌握聪明与糊涂间转换的标准——宽容、忍让、大智若愚。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哲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
其意思是: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真正的大智若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精神上追求一种自我释放,无拘无束。他们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身居闹市,仍心平如镜。还有一种人,虽然身居官场商界,功名利禄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拿得起,放得下。
(2)“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巧若拙”是说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看起来反倒迟钝些。“大解若讷”是说具有雄辩之才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木讷。
明代作家李昌棋赞叹地说:“所谓愚大巧于至拙推广引流是什么意思,藏大智于极愚,天下后世,知其为神仙而已。”因此一个身怀绝技、大智大慧的人应该不外露,应该“和光同尘”,处处耍弄小聪明的人怎么能是大智呢?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在通往事业顶峰的征途中,成功的、存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看来不怎么样的,他们能够养精蓄锐,能够不露锋芒,能够躲在幕后,能够不让人注意,能够躲过明枪暗箭。因此“大智若愚”从消极的一面讲,可以明哲保身;从积极的一面讲,可以走向成功。
(3)遇大事不糊涂。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