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工资四千,副业两万,为什么我劝你别做副业?

前阵子,“没搞副业的我太难了”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短短几个小时,话题关注度破亿,数万人参与了讨论。

一部分网友自嘲道,每天准时上下班,回家追爱豆、看综艺,过着咸鱼般的生活,娱乐消遣就是自己的副业。

“我的副业是刷微博。”

“如果追爱豆算副业,那我已经搞得风生水起了”

另一部分网友表示羡慕,周围搞副业的同事,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

“公司总有人不冲业绩,还老请假,后来才知道人家上班只是为了消遣时间,副业赚钱可以养活全家了。”

“我们公司XX,工资一个月4K,副业一个月2W。”

仿佛正应了那句话:下班后2小时决定你的人生。

于是,“副业是成年人应有的觉悟”、“人生应该有多样选择”等等这些言论,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波澜。为自己构思人生的plan B,成了亟不可待的事情。

02.“缺钱”显而易见,副业变成刚需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搞副业?

高赞回答说:因为缺钱。

这是我听到的最朴实的回答了。

王尔德说: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我们真的有这么缺钱么?我们的工资都去哪了?

今年年初,许多人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成了“未解之谜”。

我们明明每天都挣扎在脱贫一线,数日子等着发工资还花呗,开通多张信用卡拆了东墙补西墙。但是,全年消费金额却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我什么时候有那么多钱了?”

“我花出了四线城市的一套两室一厅”

其实,这是许多人的真实情况。他们是普通的上班族,拿着不高的薪水,却吃得起人均四位数的网红店,买得起SK-II神仙水、LA MER眼霜、Aj战靴。朋友圈看着奢华又潇洒,却经常因为还花呗、信用卡搞得焦头烂额。

据了解,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消费。

本着“先享受后买单”的原则,从原本的“剁手消费”变成了“断臂购物”。

去年双11,淘宝最终成交额达到了2135亿。

于是,这一群体有了新的标签,被称为“隐形贫困人口”、“花呗式青年”、“新穷人”、“暴花户”等。

除此之外,随着我们逐渐步进入而立之年,生活上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物价飞速上涨,工资却毫无波澜;

北上广房价飙升,每月房租占总收入的50%以上;

逢年过节没有压岁钱可收,送出去红包的却一年比一年多;

……

眼看着发下来的工资还没有焐热,转瞬间就花了出去。

有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下(已工作)的人中56%没有储蓄。而拥有储蓄的人,月存储额平均仅1389元。

生活压力大,仅靠每个月固定的工资,经常面临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状况。在这种焦虑下,副业不再是选择,而是缓解经济压力的刚需。

3.主副业争夺时间,斜杠变成瞎忙

在贫穷恐惧的支配下,更多人梦想成为“斜杠青年”。

有人在大学时学了几天PS,如今正跃跃欲试地接平面设计的兼职

有人在学生时代曾被夸文笔不错,如今就打算提起笔当网络写手;

有人曾拍过几张被多人点赞的照片,如今就敢开始到处约拍赚钱;

……

他们愿意相信,只要自己稍作努力,爱好也能获取财富,业余工作亦可日进斗金,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前阵子,去她家探望,聊天时谈到了她的网红“事业”。

她在大学时期,是校舞蹈队的一员,学了四年街舞,参加过几次校级表演。去年年底,看到许多人发跳舞视频火了,自己也跃跃欲试。

起初,为了做好后期,她特意报班学习。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视频更新频率却从每日一更,变成每周一更,如今我已经一个多月没看见她更新了。

“别提了,我上个月就不干了,报的课听了一半也没再继续。”

我不禁纳闷,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要靠副业实现经济自由,怎么这么快就放弃了?

深聊后得知,为了录好视频,她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常深夜两三点还没睡。因为长期缺觉,白天工作时频频打盹,业绩一落千丈,曾经是优秀员工的她,如今多次被领导点名批评。

“上个月,我算错了一笔账,给公司带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差一点就被开除了。而且,我发现自己不是做网红的料,做了这么久,点赞量还是寥寥无几。”

其实,你不是没天分,而是没时间。

网红遍地的今天,许多人火得快、凉的更快。少数屹立不倒的元老,凭借的是一身硬核实力,papi酱就是其中之一。从06年开始积累,到15年爆红,在娱乐行业积累10年,才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作家格拉德威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即使是本职工作,每天8小时,一周5天,你也至少需要5年。

强行斜杠,谁都可以。但是,真正的斜杠应该是厚积薄发的飞跃,而不是焦头烂额下的逃窜。

在时间紧张、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斜杠不适合所有人。盲目的广撒网,势必会造成主副业的冲突,甚至会本末倒置。与其用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不如在自己本职领域深挖。

4.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本职领域深挖

纪录片《寿司之神》中二郎先生曾说:

我一直重复相同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不被市场买单的能力只能称为爱好,而真正解决“我太难了”的焦虑,靠的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场上,如何避免费力不讨好的瞎忙?

(1)制定长远和当下的目标

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它磨平了棱角,也腐蚀了心气。

毕业以后,自己从充满拼劲有志青年,逐渐变成没理想、没爱情、没积蓄的“三无青年”。但你从未想过,真正的操刀人是自己。因为没目标15年推荐创业点子,才会失了心气。

三年前,刚毕业的表姐和室友15年推荐创业点子,入职同一家公司。

工作初期,表姐为自己制定了计划,从长远的个人成长到每一周的工作细化。

我看过她的工作日志,每周根据工作优先级,分门别类安排时间,周五再复盘完成情况。反观她的室友,很少做规划,工作经常拖到deadline才完成。

如今,表姐是新项目的负责人,而她的室友早在两年前就被辞退。

清晰的长期目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能够让你快速渡过迷茫期;

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是拆分和落地,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对每一步成长给予及时的反馈,最终将与长期目标达到协调一致。

(2)对专业领域深入学习

近几年,各种网络课程层次不穷,朋友圈也涌现出许多“努力”的人。

今天跑步打卡,明天英语阅读打卡,后面干脆练起了演讲与口才,但你知道他的本职工作与这些毫无关系。结果,他既没有练出八块腹肌,口才也没什么长进。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没有强大到面面俱到之前,必须有一项足以养活自己的技能。它经得起待价而沽,受得住专业的考验,这才是你的核心实力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