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富士康是做什么的?富士康的员工真实工资

“世上唯有变化是永恒的”,赫拉克里特曾经这样说过。万事万物的变化常常是稍纵即逝、出人意料的,富士康的兴衰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从中国”骄傲”变成如今的”人人喊打”,富士康这几年到底在做什么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什么变化是一蹴而就的。富士康的衰退是如此,它的兴起亦是如此。作为内地代工制造的龙头企业,富士康的前身却只是台湾一个小小的塑料制造厂。从盈利能力并不理想的塑料厂摇身一变成为制造精密仪器的大型企业,它的成功都离不开它的创始人郭台铭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人年少时就应当奋斗前行。显而易见的是郭台铭也是这样认为的。家庭条件并不算优渥的郭台铭,半工半读完成了他的学业后,就进入了台湾航运公司开始了他的业务员生涯。

台湾航运公司是当时台湾最负盛名的船务公司之一,郭台铭虽然只是底层的业务员,工资也十分的丰厚,如果是寻常人可能就满足于眼前的生活。

郭台铭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两年后他便离开了台湾船务,和朋友创办了鸿海塑料。事业的起步总是无比艰难的,郭台铭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公司盈利状况并不理想,郭台铭的朋友撤出了投入的资金,鸿海塑料瞬间成为了郭台铭的全资企业。

塑料行业的不景气并没有打击到郭台铭的创业信心,商业嗅觉灵敏的他很快把目光转向了台湾刮起的电视风潮,开始了电视机小零件的制造,并通过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了台湾市场,成为了台湾赫赫有名的代工企业。

1982年,鸿海塑料有限公司正式的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3年后进入美国市场,创立了那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富士康,郭台铭和富士康腾飞的按钮被正式开启了。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没有竞争的地方便没有市场!”这曾是鸿益集团的厂训,用在富士康身上也殊途同归。

在台湾市场饱满后,富士康该何去何从曾一度是盘旋在鸿海高层心头的疑虑。台湾市场已经被自己占领了,欧美这些大国的市场又远不是富士康所能渗入的,就在此时,深圳特区的出现给这家眼光卓绝的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信号。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富士康于1988年正式登陆深圳,开启了走向大陆的第一步,也正是这关键性的一步,成为了开启富士康商业帝国一把的钥匙。

正如史玉柱所言,”不要瞄准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更大。”放弃发达国家的市场,走向内地可能是富士康所作的最为正确的决定。

内地庞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快要喷涌而出的发展欲望让富士康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一跃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代工厂,多位领导人的视察也为富士康在内地的发展注入一道红色的倩影。

此时的富士康,既借助内地的力量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也为内地科技的发展注入了外来活力新的小资本创业点子,华为、联想等数家国产电子企业更是借助富士康的力量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追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互利互助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借力扶摇而上的富士山终是走向了下坡。

“14连跳”举国震惊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德鲁克的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企业奉若金玉良言,而盛极一时的富士山却偏偏背道而驰。入驻内地长达22年的富士康仅一年就有14名员工跳楼自杀,被国人视作骄傲的富士康被一举拉下神坛。

压榨员工一时之间成为富士康的代言词,做出了无数正确决策的富士康偏偏在这件事上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将披露此次事件的报纸告上法庭。此举引起了无数文字工作者的愤怒,更是引爆了舆论。

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商业巨鳄并不能理解被他们视作蝼蚁的”底层”的愤怒,也是,冷酷的资本如何能体会属于人的温情呢?披着和善外衣的跨国企业新的小资本创业点子,终于露出了它本身的獠牙,骄傲的俯视着为它筑下地基的人,思考如何剥夺他们的思想,将他们变成只会劳动的机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个网络刚刚兴起的年代,还没有如今成熟到可怕的公关,无数负重前行的记者,为人们揭开了资本真正的面目,丑陋而又狰狞。

商业大厦的”崩坏”

有人说,”14连跳”寒了国人的心,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