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来源于近期,我负责的一个市级项目,因为自己前期的不重视,导致问题频发,最终都是在救火状态,这就导致一个大问题,别人做的轻松加愉悦,而我做的辛苦,没功劳。
其实这个市级项目的参与过程,并不会多么复杂,也不是多么繁琐,只可惜的是,当我接收这个任务时,并没有探究清楚背后的隐藏信息,比如谁参加、谁组织、为什么选我们、参加之后有什么优势等。
接到一个指令,做一件事儿,没到另外一个插曲,就做另外一个插曲,这期间不断的跟进需求,改动需求,变动需求,最终时非常忙碌,但与此同时,没有亮眼的结果。
反而一同参加的另外一波人,却做得较为到位创业项目资讯,虽称不上完美,但至少松弛有度,时间节点把握的很有力道。
后来我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接到任务会直接去执行创业项目资讯,而不思考前因后果,如果要思考的话,我应该要怎么做?从想那些方面入手。
活动结束后的复盘,让我想清楚了,可以参考这个模式思考:
1.场景;2.受众;3.目的;
头条图库
简单说说三者的考虑:1.场景。
场景简单来说是一个展示环境,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设计一个展板,如果接到任务第一时间的思考是执行,那这件事,我敢保证90%的可能性,你做的一定很差。为什么?
当你没有思考时,做的内容大多是会跟传统,或者参考别人的内容,同质化会非常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就无发展现你的区别,最终的结论是,你不过是完成了展板的内容设计,至于效果和结果,抱歉,真的没有,坦白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
关于场景,可以认真思考内容如何操作,比如当自己没到展板的需求背景是在展会中,参观的人是流动的,驻足的可能性很低。
在这种场景情况下,内容的设计更偏向让别人1s中就能记住的东西,比如你的品牌,比如你的solgan。有个很好的例子是,前段时间的易车发布的那个广告,简单吧。xxx你知道不!易车全知道!xxxx你知道不,易车全知道!
就类似的方式,让你能在一瞬间记住这个品牌。还有些例子也比较多,比如在地铁里的广告,网易云音乐的策划就非常棒,他们考虑了场景,所以他们提取了歌曲评论里,非常有意思的句子,让人能在快速走动中,记住某一两句话,记住这个品牌。
场景,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当你你接触的任务是一个表演,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想想内容方式?
头条图库
2.受众。
最传统简单的部分,受众,到底是跟谁相关的,你的表达、表现是要给谁看,这个非常重要,弄清楚人群,才能开始定位具体内容。
我这次搞活动,是非常被动,虽然知道是跟谁看,但没能思考全面。
还拿上面举的例子,展板的事儿。这个展板已经通过场景的过程,考虑了要表达的方式,但表达的内容给谁看,没有定。
传统的方式,大多都是中规中矩,介绍、图片、奖项,但我们能否与众不同?一定可以,当你找到明确了受众的情况,比如是否驻足观赏、是否流动、是否是定点展示等,你会结合这些信息点,给出最终的结论。
比如展板内容的受众是一群,来参加会议的人,这些人是流动的,是走来走去的,流水线型的,那么展示的内容就必定要简约,有视觉冲击力,能够给人一个强的印象,然后记住自己。能做到这个,那么设计就成功了。
头条图库
3.目的。
目的,自然就不多讲了,当完成了上面两步,那么目的自然就出来了。
前面的两个步骤,重要就是位第三个做服务的,只有明确场景、受众,才能找到目的的方向,也就是你要传达的内容是什么;你接的这个案子,最后呈现的东西是什么;你接受的项目,最终呈现的价值如何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前两步,来挖掘出来。
在这个活动里,我有一个很明显的认知,是关于重要性的问题,当我在没收到一个任务时,需要认真了解其背后是否有隐藏的含义,如果有,是什么,找谁能问清楚,信息收集有哪些渠道等等。
还是拿回上面举的海报的例子。
知道海报最终的呈现是在展会,并且受众是流动的,那么自然就能想到,展示的内容要有吸引力,要有爆炸性,也就是你的目的变为某一个指向点,比如品牌名称、slogan、企业业务等等。
有了这一层思考,后面演变出来的行动执行方案,自然会清晰明了,最终完成的较为完美。
以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也是一个思维清单。
对于职场人士怎么使用?
职场人士,可以将其拿来思考,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每一件事儿,一旦长久的练习,形成一种习惯,你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