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90后为什么这么爱跳槽?一个误会而已

朋友小云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公司专做自媒体,和我抱怨说:

最近人员流动太大了,公司总共十五个人关于国外创业最新资讯,这个月走了三个,都是90后,不知道为什么90后这么爱跳槽

无独有偶,最近一个微博热搜也有个类似的话题:

一份对1984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人士指出周围入职未满3年就跳槽的年轻人多。这里的年轻人毫无疑问多数指的是90后。

每当听到或看到这类论调,我就皱眉:为什么总是把离职率高归咎到某一类人身上,还特别还拿90后说事?

当然,90后离职率高,这是事实。

领英通过对15万名职场人士的调研,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当中有个发现:9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为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

看来,并非个例。当一个现象非个例时,恐怕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粗暴地归因于某些人似乎不太负责任。

现在,我们不妨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想一想:90后爱跳槽,到底是为什么?

01.企业生命周期短暂,却让90后”背锅”

每一个创业的人都心怀梦想,渴望企业异军突起,做大做强,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

美国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2018年6月1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列举数据称,

“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注册三年后的小微企业还正常经营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

另有专家指出: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寿命普遍在3-5年左右,每年死亡率20%-30%。

无论是大企业、中小企业、还有近些年火热的互联网企业,都逃不过中国企业相较于美国、日本生命周期短暂的命运。

流沙当年毕业之时,是咨询公司最火的时候,同学间彼此问候签了什么样的工作,一听说是咨询公司,都能收割一众羡慕的眼神。

但入了行才知道,注册一个咨询公司的门槛很低,尤其当时比较风靡的”信息咨询”,创始人拿点启动资金,组织三五个好友,招募几个在校的实习生就可以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

因此那时候咨询行业当中大佬虽然很牛,但依然出现了很多”小兵”抢食”吃,不挑活的小咨询公司倒也在一段时间混的风生水起。

但机会主义终究长久不了,没有核心竞争力,说倒闭也就倒闭了。3年这个数字一点都不夸张。

时代虽然不同,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初期发展都大同小异。

能进入大型集团公司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中小企业,年轻人更热衷于互联网企业。

工作19个月跳槽,听起来一年半的时间似乎学不到什么,反而为自己的简历多增加了”跳槽频繁”的负向背书。

但是在中小企业寿命平均只有3年的大环境下,这个数字反而显得异常合理。这已经是这个企业一半的生存时间了。

不难想象,跳槽的当下企业正在苦苦挣扎,有可能正走向衰落。在这里工作一年半都可以看做员工是对这个企业最大的”慈悲”。

另外一种情况更让人无奈:年轻人也许根本熬不到产生跳槽的想法,企业已经濒临倒闭。这个时候被离职的情况也就出现。

在这样一种创业浪潮一浪接一浪,前浪又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大趋势下,90后的离职就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行为,环境所迫,无奈之举。

02.90后关于国外创业最新资讯,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

1.没有资源,90后完美错过风口

90是幸运而又不幸的一代。

幸运的是,90后的父辈大约是70后甚至60后,本质上社会资源还在他们那一辈手里,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以至于90后的大件消费支出依然可以依靠父母,例如买车买房。

90后又非常不幸,他们被历史潮流裹挟得动弹不得。08年和16年两度房价猛涨,90后20啷当岁,囊中羞涩,和风口完美错过。个人的产出和高房价相比,完全就是零花钱水平。

所以有钱的90后,家里早已备好一切,无后顾之忧,干得不开心我为什么不走?

没钱的90后,即使年薪二三十万,也拼不过一线城市的房价,何况也只有一线城市才有这样的薪资水平,房子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既然这样,何不让自己开心舒服地工作?

所以,90后大胆跳槽的本钱就在于要么”有恃无恐”,要么”无所畏惧”。

2.90后想从工作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经济上无太大压力,剩下的就是怎么开心舒适地生活了,而工作一定是这份舒适当中的一部分。

老板对待70甚至80后的那些套路早已不适用。

主持人窦文涛曾经讲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们那个年代,有人想要辞职下海做生意,可是单位不准。

于是翻看员工手册,上面有15天缺勤就将被辞退的规定,于是他连着20天没去上班,滑稽的是,最终还是没被辞退……

那个年代,企业和员工基本捆绑,企业不会随便裁撤辞退,员工也乐得端着铁饭碗。

到了80这一代,多用”频繁跳槽影响稳定性”绑架员工,何况还有房贷车贷压制,我们轻易不敢辞职。

而现在,画风完全变了,这些老套的’洗脑”手法恐怕早已不管用。用90后的话来说:我们没那么好骗了!90后更多追求的是工作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老板们还想着靠”画大饼”让90后们冒星星眼吗?他们也许会回怼一句:

锅太沉,背不动;饼太大,消化不了。再见了,您呐!

吴晓波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有一个90后员工某天提出了离职。

吴晓波:”你为什么要离职?”

员工:”领导每天下班都要召集大家喝啤酒吃小龙虾,上班陪着他,下班还得陪着他,我受不了了,所以要走!”

其实任何一代都想从工作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70那一代,奉献就是愉悦;80这一代,有工作就很满足;而到了90这一代,不开心了换家公司就能愉悦和满足,仅此而已。

3.90后也有危机感

不要觉得90后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月光族”,一方面,他们渴望从工作中汲取快乐,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

他们这一代人焦虑和危机感空前的强烈。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当中对90后的采访,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极度渴望成功,愿付非凡代价。”

90后成长在科技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对于潮流和趋势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甚至比80后、70后能更快地适应艰难的环境。

一个新族群——“斜杠青年”,就是最好的证明。

名词解释一下:

“斜杠青年”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故叫斜杠青年。

———百度百科。

事实上,很多90后都选择了”第二职业”。白天在写字楼里做白领,晚上他们就成为代驾司机、绘画老师、营养师、自媒体人等,有些是兴趣使然,有些则为了缓解生活压力。

朋友阿亮工作时间是电商行业的程序员,夜晚化身笔耕不辍的作家,周末摇身一变成为健身教练。程序猿/作家/健身教练的多重身份,就是对”斜杠青年”的完美诠释。

看似”不靠谱”的90后,也有危机感,渴望通过自己多元化的发展来应对可能的风险 。

所以,90后这一代,也是矛盾的一代,有自己的骄傲,也有自己的焦虑。一方面”经常跳槽”满足自己对”工作愉悦”的追求,一方面又担心被淘汰努力做个”斜杠青年”。

03.老板给90后的定位:职场低值易耗品

在和朋友小云聊天的过程中,小云抱怨这些90后们能力不怎样,脾气倒是不小。我问,那为什么不招一个能力强的呢?

“能力强的薪资要的也高呀。这样的虽然离职频率高,但好在市场上多的是,很容易就找到了。”

我瞬间就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在老板的心里,这些90后员工不过就是“职场低值易耗品”罢了。

“低值易耗品”是会计学专有名词,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并且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

说人话就是:价格低,损耗快,可重复利用,可替代。有点像办公用品当中的铅笔橡皮之类。

“职场低值易耗品”也就不难理解:经验少、薪资不用给太高、可以反复差遣、离职可随时找到替代者的这么一群人,20几岁的90后被抓了个正着。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