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策意智库

Hi, 请登录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赏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皆是少年成名,英姿勃发。

年少得志,便不免轻狂傲慢些,而杨炯则更是恃才傲物。

他曾经讽刺当时的朝臣为“麒麟楦”,说:那些玩杂耍的艺人,会把画着麒麟样子的布蒙在驴子的身上,然后翩翩起舞。

可是呀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们把布拿下来,驴子就是驴子,它变不成麒麟。

这已经是很赤裸裸的讽刺了,也因为他出言无忌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得罪了许多人。

在文学上,他也是同样的锋芒毕露,丝毫不屑于掩饰。

当时“四杰”的排名上,大家都以为王勃第一,而杨炯居第二。

杨炯就很不服气了,他说:“我呀,惭愧立于卢照邻之前,而耻居于王勃之后。”

初唐诗坛,受到齐梁诗风的影响,尽是刻意雕琢、绮错婉媚的宫体诗,而缺乏风骨,更无一丝男儿气。

便在这时,杨炯以一首气势昂扬的《从军行》,从亭台楼阁、丝竹管弦中走出,直奔边塞大漠,令人血脉偾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了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个士子从埋首翰墨到决心从军边塞、马革裹尸的全过程。

首联写边城军事告急,烽烟战火燃遍,诗人的心中突然生出一股不平之气:

大好男儿,在国家兴亡之际,又岂能困守在小小一间斗室,将年华消磨在雕章琢句之间。

他于是决定从军边塞,为国尽忠。

颔联描写诗人随着军队辞京出师,眼看着皇城越来越远,身着铁甲的将士们骑在战马上,战意昂扬,一路直捣敌军据点。

颈联本是书写战斗场景,诗人却刻意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加以衬托。

前一句从视觉出发,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遮天蔽日,使得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后一句则从听觉出发,北风呼啸,夹杂着激昂的进军鼓声,让人的胸怀不由得震动。

前后两句诗,声色交融,将那种悲壮激烈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更能让人感受到将士们冒着风雪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勇敢与无畏。

尾联可算是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个人品牌】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